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申论 > 2019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由《包宝宝》引发的思考

2019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由《包宝宝》引发的思考

2019-03-01 13:35  |  华图在线  |  责编:徐珂 点击收藏

2019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由《包宝宝》引发的思考

  一、热点概况

  北京时间2月25日,第91届奥斯卡颁奖礼在洛杉矶举行,由华裔女导演石之予执导、编剧的中国风动画《包宝宝》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

  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生活在加拿大唐人街的华裔女性在儿子长大搬出家以后,经历着家人各自纷飞的空巢综合征,备感忧郁。她做的中国传统点心包子非常诱人。某天她包的一个包子竟活了过来,她把它当成自己的儿子,再次找回了做母亲的感觉,她对自己的“包宝宝”极尽疼爱,带着他买菜、做饭、打太极,母子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但随着孩子的长大,“包宝宝”却日益独立,抗拒着母亲对他的照顾。终于有一天,“包宝宝”要离开母亲和别人组成家庭,这位母亲失望气愤之余,一口吞下了她的“包宝宝”。然而,这一切不过是她的一场梦。当她从梦中惊醒后,她那离家出走的儿子回来了。

  导演石之予表示,《包宝宝》的英文名为《Bao》,既是指中国美食“包子”,也是指父母心中的“宝”——孩子。《包宝宝》由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皮克斯第一部由女性执导的动画短片,也是第一部由华人执导的动画短片。

  二、各方观点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一曲献给中国母亲和亚洲食物的奥斯卡颂歌。

  新华社:《包宝宝》捧走奥斯卡小金人,令人惊艳但不惊奇,因为它本来就是好莱坞各路预测里的夺奖热门,获奖不意外。

  人民网:《包宝宝》的获奖证明:我们的文化可能不同,但我们的基本情感是所有人共通的。我们越是努力相互理解,我们就越能够继续创造和分享能够引发每个人共鸣的故事。

  新京报网:《包宝宝》是一部充满心理象征意义的动画短片,把华人社会里隐形的亲子关系问题以具象的形式反映出来。

  三、深度分析

  (一)《包宝宝》所折射出的问题

  1.空巢老人的孤独。

  影片中母亲的形象正是很多中国家庭中空巢老人的影射,儿女远离家庭,生活无人陪伴,心灵缺少寄托。在影片的最后,包宝宝要离开家庭时母亲表现出来的绝望,可能就是尝够了孤独的滋味。

  2.“中国式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爱。

  孩子会不断长大,来自父母的关爱却不会减少。影片中包宝宝在小时候和母亲相处一直都很和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想认识新的朋友和全新的世界,母亲对儿子的爱和保护限制了他,母子之间矛盾产生。最终这种矛盾达到了顶点,母亲一口把想要离开自己的包宝宝吞了下去。这个情节设定来自对亲子关系的微妙隐喻——最不愿孩子受到伤害的母亲,却因极致的保护欲,对孩子造成了最大的伤害。

  3.孩子对父母管教的不理解。

  影片中母亲对包宝宝的关爱无疑是有问题的,但包宝宝对母亲的态度同样不正确。当与母亲发生冲突时,他没有体谅母亲关爱和保护他的初衷,没有和母亲很好地沟通,只是一味地对抗,一味地叛逆,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也是我们在现实中经常能看到的:孩子不顾父母感受强硬地脱离父母的掌控,导致孩子和家长都受到伤害。

  (二)《包宝宝》给我们的启示

  1.关爱空巢老人,常回家看看。

  尽管近年来空巢老人的情况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但这一问题却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如何让老人们体会到子女的关心,如何给孤独的老人们找到心灵的寄托,依然是一个社会话题。影片中的包宝宝只存在于母亲的梦境中,当母亲伤心地从梦中醒来之时,迎来的却是回家的儿子,最后一家人其乐融融包包子的场景给了人很多的温暖和感动。或许我们给不了老人长久的陪伴,但我们可以通过时常回家的探望给老人以慰藉。常回家看看是一句老话,但永远不会过时。

  2.父母对孩子要学会放手,孩子对父母要学会理解。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从来不应该是对立的,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需要家长与孩子双方的努力。孩子长大了,想要去追求自己的生活,父母就应该适当放手,须知紧缚的爱是一种伤害;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或许会很严格,但孩子不能一味以叛逆应对,须知再严厉的管教也是出于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什么关系是不需要经营的,亲子关系也是如此,只有父母与孩子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才能保证亲情不会变质。

  3.中国文化对外输出应以情感为支撑。

  以中国亲子关系为内核的《包宝宝》能获得奥斯卡奖,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所谓的东方元素、本土元素,不仅仅存在于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尘封的历史符号中,基于现代情感的经验反思与价值判断,往往是文艺作品传递民族精神的富矿。《包宝宝》中传统的中国形象之中包裹着的正是纯正的中国式情感结构,不同文化和成长背景会带来不同的观影体验,但总体来说,影片成功地唤起西方观众的“共情”。这背后,是人类天性中对亲情的珍惜向往。因“共情”而动容,而生发感同身受的同理心,这是成功影片的特质,也应该是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方向。

  四、参考文章

《包宝宝》:中国家庭的痛点 亲情引发的思考

  前两天,一部七八分钟的中国风短片《包宝宝》,获得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细腻的描述、大胆的想象、感人的剧情,打动了无数观众,也戳中了不少中国家庭的痛点。

  这部由华裔女导演执导的短片,用华人家庭的形象和场景,讲述了一个中国人熟悉的话题: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控制”,以及孩子对父母控制的反抗。短片直指中国式亲子关系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很少被当作独立的个体看待,而被视为父母生命的延续。这个过程中,父母理直气壮地对孩子的生活加以干预,以爱之名实施控制、以付出为由要求回报,成为不少家庭的常态。很明显,这种“常态”并不值得提倡。

  不放手的关爱、过度的管制,往往会成为亲子关系变质的种子。孩子终究会长大,离开父母的怀抱,当孩子的价值观或人生经历与父母产生分歧的时候,一场家庭“对抗”必不可免地发生了。就像影片中包宝宝,长大后的他想要过自己不被干涉的私生活,而妈妈却以权威的姿态告诉他这不对那不行,甚至阻止他离开家。曾经亲密无间的母子关系不复存在,最终,妈妈在包宝宝离开家那一刻,情绪彻底失控,一口将包宝宝吞了下去。这一幕让很多人感到不适,却是当前很多家庭亲子关系的影射。当前,传统的家庭教育强调父母的权威,现代的教育方式却强调孩子的自由发展,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难以协调,一旦处理不好,曾经亲密的亲子关系可能就会发生变质,甚至导致悲剧的发生。

  不过,亲子关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这条路,中国的父母虽然走得不快,但一直在努力。我们要开车,得先学习驾驶技能;我们想跳舞,得先练习基本动作,然而如何当父母,却并不需要持证上岗,后天的学习只能靠耳濡目染或自我领悟。这也告诉我们,如何陪伴与帮助孩子成长,真的是很难的一堂人生课。好在,近些年,自我反思的父母越来越多,在孩子长大后适当地“退场”,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电影《狗十三》,揭开了那些久藏的年少时的伤疤,让很多人泪流满面;电视剧《老男孩》中的亲子教育,也给不少年轻父母以思考。

  同时,《包宝宝》这部短片不仅探讨了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也提醒我们孩子应该理解父母。为人子女,总有一天会长大成人。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提醒着我们,需要有更为长远的眼光来思考父母之爱这个话题,认识到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原谅父母囿于时代、智识、经历的局限性,或许有一天就能释然:他们或许做得不够好,但给予我们的爱毫无保留。对于与父母的矛盾,叛逆与对抗这种简单粗暴的手段始终是不能长久的,理解与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我们都曾经幼稚过,或许也曾经以幼稚的方式、幼稚的手段去对抗过世界、对抗过父母,但我们在长大后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没有错误的。

  因此,我们在理解父母的基础上,更应该做到关爱父母,回馈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影片中母亲在梦中惊醒后迎来了回家的儿子,并且一家人吃起了团圆饭,让这个本来悲伤的故事变得温馨。如果说为人父母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适时得体地“退场”,那么,作为子女则更应该思考如何给日渐老去的父母一些安慰。这个问题上,父母固然需要反思,为人子女也必须检视自己。或许空巢老人的存在是现实压力下无奈的选择,但让孤独的老人时常得到心灵的慰藉却不是难事,这一点,我们很多人做得还不够。

  如何处理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如何在生物繁衍基础上构筑一个温情脉脉的社会,是这个时代面临的普遍话题。《包宝宝》之所以能在奥斯卡金像奖这个舞台上获得认可,甚至引起了全世界的共鸣,正是因为爱是世界共同的语言,亲情的力量足以洞穿所谓文化差异的次元壁,让每个人都从中收获到感动。年幼时候获得母爱的呵护与陪伴、青年期产生的对母爱的隔阂与疏远,从梦中惊醒后母子相互理解,家庭再次洋溢着幸福……在这部短片中,或许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得到属于自己的领悟。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有较大修改)

  【华图在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9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由《包宝宝》引发的思考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