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通用 > 面试辅导 >
2011公务员面试备考:面试题目的一般设计(4)
2011-05-06 09:09  华图网校 点击: 载入中...

  三、编制面试试题的常规程序

  设计、编制面试试题,有五个基本环节,即职位分析、制定试题编制计划、编制题卡、试测分析、试题组合等环节:

  1、职位分析

  面试测评项目,要反映职位的任职素质条件,因此,设计面试测评项目,首先要弄清楚拟录用职位的要求,任职者须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条件。如果面试设计者自己都不知道职位需要什么样的人,那又何谈录用称职的优秀的人员呢?所以,职位分析是面试试题设计的基础。

  2、制订试题编制计划

  制订“试题编制计划”,就是对整个试题编制工作做出全面的总体设计,把最基本的框架先确定下来,以便后面的工作据此进行。事实证明,制订好“试题编制计划”,是使编题工作按部就班、顺利完成的保证。

  制定试题编制计划时应该明确以下问题:

  (1)测评目的。明确为何测评及测评结果的用途。

  (2)测评项目。根据职位分析结果,进一步明确对哪些素质项目进行测评以及测评结果的质量要求。

  (3)测评对象。对应考者的总体情况,如学历、专业、工作经历等构成有所了解,使命题有针对性。

  (4)题型。明确采用哪些试题题型。

  (5)取材范围。明确选用哪些素材。

  (6)对命题工作的质量与数量要求。

  (7)工作程序与工作进度。

  3、编制题卡

  对于比较规范化的面试,为了适应考官临场选择、组合试题的需要,最好编制《面试题卡》或《面试题本》。

  《面试题卡》应包括下列几项内容:

  (1)试题。也即题面,包括“给定条件”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有时候,当“给定条件”不言而喻,或应考者容易想到时,也可省略。

  (2)答案。面试题的答案,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是有惟惟一一正确答案的,如专业知识;有

  是没有统一答案的,但有“可接受答案”、“理想的答案模式”;有的是既没有统一答案,也没有“理想的答案模式”,主要考察应考者回答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逻辑等方面的内容。题卡中,要针对这些情况分别说明答案的类型,如正确答案、理想的答案模式、参考答案、无答案但需观察的行为要点,等等。

  (3)用途。也即该试题的测评意图、测评要素或预定效果等。

  (4)标准。根据答案要点,提出考官评价的操作性指标及水平刻度,以便考官进行结果评定或打分等。

  (5)备注。对操作实施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予以说明。

  4、试题分析

  试题编制好以后,要对其质量进行评估,包括试题的可行性、鉴别力、难度等指标。最好的鉴别方法,是先选择一些“应考者”进行测评,通过试用来发现试题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以便于对试题进行修订和完善。

  5、试题组合

  对于结构化面试来说,还需要根据测评目的、测评项目、测评时间、题目类型等进行组合,组配成《面试题本》。面试实施中,考官应以此为根据对应考者进行面试,针对应考者的作答也可以提出一些相关的追问。

  四、几种主要的面试试题类型

  面试问题一般以开放性问题为主,以便给应考者留有很多可以发挥的空间,偶尔也有一些封闭式的问题,如“是否”类问题,但这类问题由于考察不了应考者的有关素质,所以在公务员面试实践中比较少见。按面试题目设计的功能和题目性质来分,常见的面试试题有以下一些类型:

  1、背景性问题

  通常是有关考察应考者背景的问题。在面试开始时,往往用3~5分钟时间来了解应考者的工作生活方面的基本情况、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此类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让应考者放松、自然地进入面试情境,形成融洽交流的面试气氛;二是验证和澄清简历上的有关个人信息;三是为后续的面试提问提供引导,便于深入面试。比如:

  (1)请用三分钟时间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

  (2)你对自己将来要达到的事业目标有什么设想?请你简单谈一谈。

  对于此类问题,理想的应考者应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既尽可能多地展现自己的优势,又做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2、知识性问题

  知识性问题主要是考察应考者对所要从事的工作所必需的一般和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知识性问题包括一般性知识和专业性知识。一般知识是指从事该工作的人都应具有的一些常识,例如,一个财会人员应了解一些必要的财务制度,一个人事经理应了解必要的劳动人事制度和法规。专业知识指专业领域的专门知识,例如对于司法系统或税务系统招录公务员面试试题的设计中应注意考察有关司法或税收方面的专业知识。

看过本篇的网友还看过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一周资讯排行
本月资讯排行

更多>>名师讲座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