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关注 > 事件 >
内蒙贫困县60亿建新城烂尾 官员称为快速脱贫
2010-05-18 14:50  新京报 点击: 载入中...

清水河县在新区建造的县政府办公楼,成为烂尾工程,停工已6年。

  清水河县在新区建造的县政府办公楼,成为烂尾工程,停工已6年。

月7日,清水河县财政局、税务局在新区建造的新办公楼已竣工5年,至今无人入住,成为“鸟巢”。

  清水河县财政局、税务局在新区建造的新办公楼已竣工5年,至今无人入住,成为“鸟巢”。

清水河县旧城区,当地因建新区,已有10年未进行旧城改造。

  清水河县旧城区,当地因建新区,已有10年未进行旧城改造。

  ■核心提示

  作为国家贫困县,呼和浩特清水河县选择斥资61亿建新城区,以求快速脱贫。此事5月被曝光后引发热议:贫困县应该如何发展,是稳步务实,还是要急切冒进。

  据了解,为助当地脱贫,呼市曾倾斜政策,下派干部,并将上百亿规模的项目落户该县。在“能快就不要慢”的风气下,清水河县的新区项目未获批时,便已投建。后逢国家宏观调控,项目流产,新区建设资金链断裂,造成烂尾楼一片。

  如今清水河县政府不再搬往新区,重启停滞10年的旧城改造。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至今未完工的清水河县新城区像一个纪念性遗址,定格在2008年停工时的状态:崭新的清水河县政府、财政局、税务局、法院、县宾馆空洞地立在路边。周边工地里,那些未成型的建筑已成为鸟类聚集地,被人戏称为“鸟巢”。

  站在那片“遗址”中,能感受到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曾渴望快速发展城镇化的冲动。

  5月5日,新华社发文将这个起始于2002年的工程称为“拍脑袋”的政绩工程。

  张亮看到相关评论后觉得委屈。他是清水河县的前任县委书记,也是清水河新区建设的主要“决策者”。当这个斥资61亿的工程因为财力投入不足而陆续停工时,张亮已于2007年调至呼和浩特任政协副主席,现今他的职务是内蒙古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书记(副厅级)。

  新城“拖累”旧城

  清水河财政从3000万增至1亿多,但不建排水渠等设施改变旧城容貌,而举债建新城

  从未完工的清水河新区向北,车行26公里,便到了清水河的老县城。

  这个县城依山而建,只有一条水泥路,宽不足十米,路灯也只修一边。马路上人车混行。县城的建筑不超过5层,大多数年久失修。沿街而建的民居延续到山上,另一旁的民居则侵入清水河河道。民居之间隔着小路,也没有路灯。

  清水河县委一名干部说,10多年了,这里没什么变化。当地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

  据介绍,清水河县原属乌兰察布市。1995年,内蒙古自治区考虑乌盟下辖的贫困县较多,便将三个国家级贫困县武川、和林格尔与清水河县划归呼市。于是,努力脱困也就成了呼市领导对当地县干部的要求。

  张亮曾被视为该县脱贫的希望。

  2001年年底,张亮和云院祯同时被呼市下派到清水河县。张亮原是呼市玉泉区人大主任,到清水河县后任书记;云院祯则任县长。

  张亮告诉记者,他们是首批由呼市下派清水河县的外地干部。

  张亮到当地后进行国企改制,盘活国有资源。并在喇嘛湾镇建设一个工业园区,引进陶瓷加工企业和燃气项目。

  张亮认为清水河县是个资源大县,水泥、石灰、电石、高岭土都是该县的特色产品。他希望通过工业发展县城经济。

  同时,呼市也竭力帮助该县脱困,它将一个总投资19.34亿元的焦化项目落户清水河县。这个被内蒙古自治区列为重点工业建设的项目,能增加财政收入约1.8亿元。

  从2002年开始,清水河县的财政收入连年翻番,到2006年,财政已达到1.6亿元。

  对于张亮2001年到2007年在县里的工作评价,县财政局原局长王耀表示认可。他说,清水河县的财政从1000万发展到3000万,用了5年;张亮来了之后,财政收入从3000万增至1个亿,只用了4年。

  虽然清水河县财政在过去8年里迅速增长,但县城的容貌并未有所改变。城里依旧没有排水渠,仅有的水泥主街道还有1/4是土路。

  县里190名离退休老年人还曾给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写信,反映县政府一直未兑现退休和在职人员2001年至2004年的医药费、8年多的老少边穷补贴以及4年的取暖费。

  有清水河县官员透露,为了建新区,老城区的改造也就停下来了。县政府这些年在新区建设中已投入了1亿多元。

  而整个新区建成估计要61亿余元。仅目前建成的几栋楼已使清水河县政府欠债4000多万。

  贫困县为何造新城?

  原县长云院祯认为主要原因是县城落后影响招商;也有文件显示该县影响呼市首府形象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为何要打造61亿的新城区?张亮说,他在来到该县之前对这个问题也毫无概念。

  张亮告诉记者,当初下派到县里,他们“是带着任务去的”,赴任时,呼市主要领导勉励他们,要在清水河县干一番事业,并建议建设新区迁城,打造好的平台招商引资。

  到县城后,张亮才明白,建新城是“必须”的。“我是当兵出身,去过很多地方,但从未见过如此落后的县城。”

  整个县城“地无三尺平”,县城中央有一个雷管厂———红旗化工厂,每年产上亿根雷管。县城东西两边分别有一个水泥厂,污染和安全隐患威胁城内居民。

  原县长云院祯也认为,从经济方面考虑,清水河县一定要建新区迁城。

  他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当时,他们与武川县同时争取唐山一家100万吨的水泥厂项目,尽管清水河县有资源优势,但最终那家企业选择去了武川县。

  “主要原因还是看到清水河县城落后。”云院祯说,外地企业不仅考虑厂房的选址,他们还要考虑在当地招工、数千工人的住宿生活娱乐等条件。一个落后的县城,严重制约招商引资。

  但这些并不是清水河县要建新城的全部理由。记者从县国土资源局得到一份“关于清水河县新区建设用地情况说明”。“情况说明”中,除了提到张亮他们所说的人居环境差等因素外,还提到旧县城“同时也影响了呼和浩特市首府地位的形象”。

  据介绍,在张亮任县委书记前,呼和浩特市委于2001年曾建议清水河县将县城迁址于喇嘛湾镇。但因需占用邻县托县一部分土地,遭到托县反对。经呼市市委反复协调,仍未果,计划落空。

  随后,在2001年底,张亮、云院祯“空降”清水河县。

  “能快就不要慢”

  受全国建开发区热潮影响,清水河县未得到批复之际,让建筑商垫资建新区政府办公楼

  张亮、云院祯到清水河县后清晰地感受到建新区的压力。

  据他们介绍,2002年是全国建设新区、开发区的高潮时期。内蒙古自治区上到首府呼和浩特下到各盟市,几乎每个旗县都划定区域,进行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

  当时,呼市下辖的9个区县均有开发区建设任务。作为呼市最穷的清水河县,建新区迁旧城已算起步较晚。

  云院祯告诉记者,作为从乌兰察布盟划归呼市的三个县之一,另外两个县武川和和林格尔县启动很快,清水河县已处于落后状态。

  闫耀是在2002年张亮他们之后被呼市下派的干部,当时任副县长。

  闫耀说,作为外地的交流干部,本身压力很大,急于找到改变当地面貌的突破口。而在当时各地建设开发区的态势下,加上清水河的旧城现状,更是想要“撤旧建新”。

  但县里仍有干部对此心存疑虑。

  作为外派的干部,云院祯认为这是因为部分当地干部和群众因长期处在闭塞环境下,思想观念落后。据闫耀介绍,清水河县在划归呼市前,是乌盟的一块“飞地”,一年县里只开两次会。划归呼市后,县里干部常抱怨,工作太多开会太多。

  张亮说,为了改变干部的发展思路,他和云院祯分别带队前往鄂尔多斯、乌海、包头等地考察开发区建设。

  最终,这个建新城的决策在历时8个多月后于2000年,被清水河县常委会、人代会通过。

  张亮和云院祯他们很快选择在现今宏河镇政府附近的空地上,规划5平方公里,作为清水河县开发区(即新城区)的地址。

  在开发区还处于审批阶段,开发区的土地利用还未得到批复,清水河县新区的建设便已于2003年开工。

  “当时的风气是能快就不要慢。”张亮这样解释。

  新区的首批工程是县委县政府的行政办公楼。资金来源是,承包工程的建筑商先行垫付。

  时任副县长的闫耀说,当初率先兴建政府大楼,也是为了给社会和企业一个定心丸,让他们放心到新区投资。

 

 

“押宝”火电厂

只有大型企业落户新区才能提升人气吸引地产商;呼市给了一个上百亿的项目助力新区建设

清水河县2002年时的财政收入只有3200万元。而新区建设需要61亿元,如何筹措这一如同天文数字般的资金费用?

这被当地部分官员认为,很不切合实际。

而张亮有自己的想法。他借用了山西长治原市委书记吕日周的话,要走一条“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路。张亮认为,新区中一些开发项目能吸引房地产开发商的建设资金。

对于新区建设资金的筹措,张亮他们想了三个途径:

一是县政府自筹部分资金,向银行贷款;二是各单位积极向上级争取申请资金,解决本部门的办公楼建设;三是社会化融资,县里提供优惠政策,建筑商提供公共设施建设,他们提供土地政策,让其在新区做其他房地产开发。

同时,呼市也对清水河县实行政策倾斜,把该县的小城镇建设资金捆绑起来,投入到新区建设中。

当然,张亮也有他的担心。他担心,一旦新区人气不足,没有开发商看中,新区融资将是很大困难。新区也会变成空城。

而随之而来的火电厂项目,就成了张亮最终建新区的“押宝”对象。

据张亮介绍,时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的牛玉儒给清水河县引荐了一个大投资商———香港华润集团。当时香港华润要与北方电力计划联合投资一座2×60万千瓦、4×100万千瓦空冷发电机组大型电厂,投资总额达上百亿。

张亮认为,一旦火电项目落户新区,它所产生的带动作用巨大,一举可以解决新区人气聚集的问题。

而清水河濒临准格尔煤田,旁边有浑河,并且周边有多家消化煤灰的陶瓷企业,是火电厂项目的俱佳选择。

“我就是把宝押在火电项目上了。”张亮说。

被“错杀”的火电项目

恰逢中央2006年整治内蒙古违规电厂,清水河县的香港华润电厂也无法获批

张亮跟华润火电厂这个项目5年,有时3个月会去7次香港。2004年2月,华润电力的清水河项目获得国家专家组论证通过,当晚张亮连喝40多杯白酒。

也正因为有了华润的火电项目,一个鄂尔多斯的地产开发商对清水河县新区表现出浓厚兴趣,他愿意承包新区所有小区项目。

刘军是香港华润驻内蒙古的代表。他奉命来到这个北方的大漠城市,筹组先期的工程。开始,一切似乎都进行得很顺利,环保评估、用地许可、大型宣传牌制作等等,完成了工程上报所需要的60多个地方支持性文件和8个专题研究报告。

刘军说,清水河电力的前期工作在内蒙古是最扎实、获得各级批文最完整的项目,特别在环保方案上,“最后就等待国家发改委核批了。”

2006年,内蒙古发生新丰电厂的违规案。

刘军说,当年8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点名批评内蒙古违规建设电厂高达860万千瓦,并责成自治区主席和两位副主席向国务院作书面检讨。

2007年3月,国家“十一五”小火电关停实施方案正式发布。

清水河县的火电项目最终无法获批。

回忆往事,时任该县副县长的闫耀多少有些惋惜。他说,华润电厂属香港企业,比较正规,没有正规手续就不开工。假如他们像其他地方的电厂一样,未批先建,清水河新区也能随之建起来。

未批先建的苦果

清水河县又遇国家暂停新设开发区,已投建的新区项目陷入融资难困境

一方面,清水河县的火电项目未被国家通过;另一方面关于开发区的申报也遭遇政策限制。

开发区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产物,自上世纪80年代首批沿海14个国家级开发区建立之后,由沿海到内地的开发区建设迅猛发展。

截至2006年,国家级开发区总数达147个,各省市及县市级开发区更不胜枚举。

但是,随着税收流失、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开发区泛滥等问题引起国家高度重视。

2006年,国家严格核定开发区范围,暂停了开发区扩区、升级和新设,当年年底,中国各类开发区总数核减70%,面积压缩65%。

清水河县的开发区申报也被“搁浅”。

而在开发区内的新政府大楼则早已投建。

该县原副县长闫耀说,新区建设从第一天起,就是边建设、边申报、边审批的“三边工程”。他解释说,向国务院层层申报,没有四五年批不下来,但地方要发展,机遇会稍纵即逝,按照当时风气,都是“先上车后补票”。

据当地官员透露,新区的土地利用一直属于违规用地。从2003年到2006年,县国土局先后对新区11宗土地违规做出停工和处罚。

清水河县国土局也多次申报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直到2008年2月,修改过的清水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才获得通过。

而此时,清水河新区于3年前已基本停工。

闫耀解释停工原因。一是新区建设未被批复。二是火电厂项目停滞。

由于缺乏大型企业带动,招商引资出现困难。新区建设资金开始捉襟见肘。华润火电厂项目停滞后,外地投资商都处于观望阶段,后续建设融资难成为最大问题。

重启旧城改造

县政府不再搬往新区,打算重新招商引进企业入住那些已盖好的政府大楼

周江林记得他承接的新区工程是在2006年停工的。他是内蒙古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第十二项目部负责人,承接了“清水河县宾馆和部分政府大楼”项目。

据周介绍,他所承接的两个工程预算为5000多万元,“由于政府不能按合同给付工程款,也没人催我们干,考虑到再干下去,我们垫付的资金会越来越多,于是就停了。”

周江林说,至今他还未拿到工程款。政府曾想把大楼给他,但他不要。

另外记者了解到,因清水河县拖欠施工款,有施工单位将县政府告上法庭。2008年8月,呼和浩特市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查封了清水河县政府的400万元存款,后考虑到清水河县的实际困难,加上县政府作出还款计划的书面承诺,法院便又进行了解封。

目前,清水河县政府共欠款4000万元。新区停工后,现就剩下9座已成型的和8座未建成的“大楼”矗立在那儿。

而曾经外派的干部也早已陆续离开。原县长云院祯于2004年年底,被调回呼市,担任市扶贫办副主任,如今为呼市纪检委副书记。

张亮在清水河县任书记(正处级)6年,于2007年被调回呼市,担任市政协副主席,如今是内蒙古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书记,为副厅级干部。

清水河县城建局副局长王敏告诉记者,现在,清水河县已启动停滞近10年的旧城改造,县政府也不再搬往新区。

该县副县长韩宇说,县里对新区规划做了调整,正在修建一条公路,打算将新区和20公里外的工业园区联通,今后两者将合并,称为“清水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

韩宇解释,这个开发区只是民意上的称呼,未经国家批准,也不享受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

“对于那些楼,我们将继续招商引资,考虑引进企业,让他们入驻。”韩宇说。

5月8日,年逾七十的柴老汉和郝老汉在看守着新区大楼。他们每天住在那里,已看守了8年,每月工资500元。他们说,“就怕人打烂玻璃。”

聊天中,大风携带着黄沙将新区笼罩。20米宽的主干道上,半天没有人经过。本报记者 涂重航 呼和浩特报道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2011年公务员考试课程表
一周资讯排行
本月资讯排行
华图网校命中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