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国家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申论备考 >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试卷(17)
2010-11-24 15:36  华图网校 点击: 载入中...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请考生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要求作答。

    2.本试卷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请考生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所选项涂黑。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试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资料

    1.“我的提案会及时发在我的博客上。”2010年两会上,问及政协委员的提案,常常会得到这样的回复。不少代表、委员都开设了博客,直接在网上亮晒自己的建议、提案,或者意见观点,有的甚至公开征集网友的点子建议。正如全国政协委员王旭东教授所言,网络,正成为民意舆情集中的空间,因为这里开通着永不堵塞的民意直通车。

    据一份权威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的网民规模已达到3.84亿,比2008年增长20%以上,互联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而一项网络调查更显示,超过七成的网友认同“网络问政”,认为这是党政官员了解民意的有效方式,对“网络问政”推动民主政治充满期待。

    2009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不断通过网络与网友在线交流,直接倾听民意。农业部、环保部、公安部等国家部委也纷纷在网站上开设留言板、邮箱、博客,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网络问政,渐成时尚。

    “两会上我的不少建议、提案,都是通过网络征集到的,不少都是网友的好主意。”全国人大代表朱永新这样坦言。王旭东委员更是认为,在未来“经济转型”、“拉动内需”、“医改”、“教改”等一系列宏观决策部署的落实中,网络必将成为各级领导层制订决策、了解基层民生的又一个好帮手。在各大门户网站的首页上,“我有问题问总理”“我对代表委员说”等栏目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从这一点上看,我们普通民众与代表委员的权利无异。网络问政,将成为常态,让我们都来习惯这一表达。

    2.网络,无疑在民众与政府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民众呼声在网上聚集,百姓疾苦在网上晾晒。可以这么讲,互联网不折不扣地已成为社会舆论的“留声机”甚至是“扩音器”。通过网络,官员足不出户便能了解民生,无疑“延伸了”官员的耳朵和眼睛。这种“零距离”、“全天候”的方式,比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民生问题来得更加快捷、更加原生态。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在与“2009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湖南行”全体代表一起畅谈“网事”时介绍说,“要通过互联网把最偏远的民生问题摆到最贴近的案头上来解决”,高度重视互联网、积极利用互联网,使之成为各级官员与时俱进的新理念、执政为民的新风尚、推进工作的新平台。

    3.2008年6月20日,******总书记到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被广大网友尊称为“中国第一网民”。此举开创了“网络问政”的先河。2008年也被称为“网络问政元年”。

    总书记与网民的首次在线交流,让“网络问政”这个原本还比较生疏的词语,变成网络热词,在全国上下掀起一片高潮。以浙江为例,2008年11月,浙江在线在全国率先推出“省委领导系列访谈”,10位省委常委分别做客直播室与网友直接对话,相关专题页面访问量达3757万人次,网民提问跟帖和留言达10118条。2008年至今,仅通过浙江在线与网民互动的浙江官员就达到60多位,并成为一种常态延续着。2010年伊始,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楼小东就走上网络,就网民关心的国土、房价等问题互动交流,拉开了新一年“网络问政”的序幕。

    “网络问政”不仅在浙江遍地开花,全国各地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联通浙江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沈明才说,7年前,中国官方媒体通过网络开展“您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以及“我有问题问总理”时,参与网民仅数千人;而2009年,仅一家网站的此类调查,就收到30余万张投票、4万余条留言。“从屈指可数的数千人,到30余万张投票,这组数据足以看出‘网络问政’发展之迅速。”沈明才说,前不久,安徽省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网络问政”。

>>2012国家公务员笔试必看课程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优惠套餐A:全科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2011年公务员考试课程表
华图网校命中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