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备考指导 > 行测提分营 >
每日一题之言语(2022年11月16日)
2022-11-16 10:43  未知 点击: 载入中...

(单选题)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群众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不能心系群众,情牵群众,发展有什么价值,改革又有什么意义?正所谓“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从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再到矢志形成公平制度环境,习近平同志的系列论证,正在形成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大民生观”。

以下哪首古诗能体现上述精神实质:

A.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苏辙《上皇帝书》: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

C.于谦《咏煤炭》: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D.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开头提出习总书记的观点,改善民生不会终止,接着通过反问引出群众是改革的重心,最后“大民生观”同样围绕改善民生展开论述。故文段主要讲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性,体现领导者对人民群众的重视。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指去掉老百姓的祸患,如同除去自己的心病一样,凸显了要将民生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考量,最能体现上述精神实质。A项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而文段强调的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性,而非个人的高尚人格;C项形容只要能够让天下的百姓都吃饱穿暖,煤炭就会不辞辛苦地走出山林,为百姓献身的博大胸怀;D项意思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侧重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三者均和文段的精神实质不符,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看过本篇的网友还看过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更多>>名师讲座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