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其他(不用) > 考试资讯 >
申论写作致命误区
2007-11-12 18:15  华图网校 点击: 载入中...

 

        申论写作致命误区一:忽略材料有效信息

        主持人:在申论考试中,有一些网友不知道怎么去写这个申论,包括一些阅卷过程中,有一些阅卷的老师看到在申论考试的学生犯了很多错误,尤其请郑老师分析一下,学生在考试中,经常容易出现的误区什么?

  郑岳峰:如果总结广大考生在申论中所经常犯的错误,可能遭遇的一些致命误区,首先倒过来看,申论考试的本身和规律何在,我们仍然提醒大家注意,申论所设置的问题,无论是写文章,或者概括材料,整理汇报,你要看无论题型如何变化,有一个基本前提没有变,它会甚至一个将近一万字的材料,根据材料来设置问题,这就决定了对问题的回答不是单纯天马行空,也不是单纯的封闭式的,就题来答题,要结合材料。我们说要解决一个前提问题,申论考试本质何在,我们回答,申论考试如果从浅层次来看,考的是你如何运用特定的阅读方法,特定思维方式,来对纷繁复杂的材料进行关键的阅读,这个料中提出来最后有关键和有效的信息,把材料中所捕捉的信息,运用到答题过程中,如果从这个层次来看的我们认为申论考试的本质,在对材料信息的捕捉,以及在答题过程中具体运用。所以广大考生一方面,当然是值得赞赏的地方,非常注重写作,他们明白,要考察写作的技巧,但是,在我们明白问题重要性同时,我们一定会从这个误区迈入这个误区,申论是写作考试不假,但是要学如何写作,但是申论仅仅是简单的写作考试吗,不是。

  申论的写作背后考察的仍然是你是否能够有效迅速提取材料当中的关键信息,然后运用到写作框架中,申论文章的写作框架和结构本身不是目的,是手段。最终一个作用在于哪,在于用一个一目了然,一马平川这种框架和逻辑层次,将材料中所提取一些问题的核心信息点,比如说问题有哪些变化和缺陷不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问题的原因,包括这个问题有可能会造成什么影响和后果,这是关键的信息,把它体现在写作框架中,我们阅卷老师,实际上阅卷采分点实际上就落在了原因、类型、对象、影响等方面,所以申论文章写作,语言是前提,文章结构是前提,大家语言和文章结构不是目的,是一个前提,是把材料中的信息加以整合,富有立体感的逻辑层次文章架构体出来了,从而让一马平川式呈现阅卷者眼前,对未来的工作而言,对未来的政府管理工作而言,是为了让把基本信息点一目了然呈现在公众眼前,这是一个误区。

  我们非常注重写作,但是往往留有另外一个误区,以为申论是单纯的写作,而忽略材料,忽略对材料关键有效信息的提炼,所以我们说过,申论的命题材料是材料问题,根据材料设置问题,就决定了,我们把握申论从技巧这块不但要把握一个题型如何回答,比如让你整理一份汇报材料,如何整理,让你写作一篇评论性文章,如何写作。但是,我们这仅仅是一个问题的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是你如何在文章框架中,在你的汇报材料中,体现出材料中的核心本信息点这是一个误区,我们把申论当做简单的写作考试。

申论写作误区二:当做纯粹社会问题考察

   申论写作的第二个误区。我们说,在广大考生备考中,有一个代表意见是,前面的代表做法是非常注重平时背一些范文,申论的写作语言,这没有错,但是你如果过度话,把它当成写作考试,这是一种流行的做法,在考生中备考的方向。在广大考生中,另外一种流行的备考方向是非常注重去了解,甚至去熟记,那些社会热点问题,比如说食品问题,住房问题,教育公平问题,收入分配问题,这固然是值得赞赏的。我们认为,这样的努力固然会为你赢得回报,但是在这个努力过程中,同样存在一个非常致命误区,如果前面把申论当做纯粹的写作技巧考试,后一类考生把申论当做的纯粹社会问题的考察。

  其实,即便是同一个社会问题,比如说土地问题,你如果平时非常关注,也非常了解,那么又如何呢,这个土地问题,可能在材料中,所需要你提取的信息点和平时所遇到不一样,不一样的角度,即便利用积累来答题,恐怕并没有获得有高的得分点,有效的得分点仍然来自你对材料中关键信息的提取,所以把握社会问题没有错,但是你如果把申论当做一个简单压题考试,恐怕进入另外一个误区广大考生或者很多同学非常努力,但是我们说要在正确的方向努力,一种错误的方向,任何努力有可能是效果适得其反,这样努力方向值得赞赏,但是在这两种努力方向中要寻求一种平衡,

  一方面注重写作技巧的提高,注重常用的申论文章语言的积累,注重比较清晰的结构,另外要注重对社会问题的把握,但是两者并不是都是申论考试的本质所在,申论考试本质,仍然是针对特定的社会热点问题,从材料当中来寻找该问题的原因和对策,而不是完全依赖你背诵和积累,你爱积累更好,可以把问题说得更详实,更加深层次,所以我们说往往都在两个误区中徘徊和盘旋,有两个误区并不是纯粹的误区,至少是努力方向是值得赞赏的,但是在我们说不要过度,不要把申论理解过于片面的写作方式,和社会问题单纯的考察,我们要做,把社会问题分解四个方面问题基本方法、影响后果、意义、原因对策,然后把这个问题的四个基本方面,至于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文章结构框架中,然后能够让我们阅卷者一目了然看到你基本信息点,这个道理好象一个拳击比赛,你会发现,看上去这个比赛台上,气势非常凶猛的选手未必获胜,而保守的选手可能会获胜,因为这个选手都是击打有效部位。

  对我们来说同样是如此,我们从2006、2007年阅卷平均分来看,大多数考生不到50分,2007年不到30分,为什么我也有很多学生,普遍反映有的人认为自己的文字功底好,学新闻专家的,文章写出来气势磅礴,一气呵成,认为自己应该成绩不错,另外一种意见,他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的,他们对土地问题,方方面面,比如说对中国土地所引发的社会后果,对中国的土地转让交易体制,与土地有关的经济问题都非常了解,觉得自己非常专业,也应该很优秀,但是结果与自己的意料形成很大的反差,这都是因为我们要告诉你们,申论既不是纯粹的考试,你在写作是不是有效击打到有效部位,是材料的核心信息点,对社会问题,我承认你非常专业,但是对社会问题的把握如果你单纯从自己的专业角度而不是结合材料的话,你仍然没有像我们说的,拳击台上获胜的冠军把自己的拳头击打每一个有效的部位。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一周资讯排行
本月资讯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