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天津 > 公务员 > 考试动态 >
天津公务员考试“渐疯狂”4万人报名招考30∶1
2011-04-28 08:32  未知 点击:

  “公考”催生产业链

  考场上热浪滚滚,考场下也有一条战线竞争同样激烈。那就是“公考热”催生出的考试经济,据了解,辅导材料、考前培训班、笔试培训班、住宿等已形成一条产业链。

  “还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光上培训班、买辅导书就已经花出去3000多元了。”刚参加完公考的陈琪一见到记者,就向记者“晒”起了她的账单。陈琪告诉记者,早在去年10月份,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就开始了广告大战,年后相继报名开课,因辅导团队授课方式和知名度不同,价格也不一样,突破班、保过班、私教班、真题解析班,五花八门,从近千元开始,最贵的居然超过1万元。

  “你看,刚参加完笔试,面试辅导班的‘小广告’就塞得到处都是。”陈琪拿出一沓宣传单递给记者。按照上面的联系方式,记者找到一家培训机构。

  据该机构负责人介绍,公考每年都有市考、国考,再加上招警考试、事业单位招考,他们就没闲的时候,每次考试都会招到几百人,笔试培训费平均一人2000元左右,收费最高的就是面试培训,即使上万元,也有不少考生不惜血本。

  辅导班是公考中最大的一笔开支。然而,辅导用书也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据长江道一位长期经营考试用书的书商介绍,从去年11月开始,他的书店光是公考材料就卖出去2000多套,一套就是100多元,由于这类书籍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刚性需求,因此,比文学类的更加好卖。

  专家解读

  针对目前公务员考试热这一社会现象,记者采访了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对于记者所关注的问题,张宝义一一做了解答。

  1.您如何看待目前的“公考热”?

  张宝义:目前,公务员是被大家公认的“铁饭碗”。千军万马挤公考的现象,我们要客观看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年轻人的择业观,同时也暴露出目前我国人才流动渠道的匮乏。实际上,很多人去考公务员也是无奈之举,一方面由于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较为突出;另一方面,企业岗位的稳定性差,待遇和福利的保障性较差,再加上个人创业成功率低等方面的原因,也让很多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更加现实。进入到公务员的队伍,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稳定性、安全感的心理需求。

  2.有人认为,“公考热”的原因之一是年轻人对权力的崇拜,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您是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的?

  张宝义:有关调查显示,报考公务员首当其冲的原因是公务员岗位本身的优势,主要包括公务员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也有不少人报考公务员只是为了多一个选择,抱着踫运气的也大有人在,相信受“官本位”思想影响的人是极少数。其实进入了公务员队伍也只是一个开始,从考取公务员到成为一名真正的官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升迁的过程离不开个人的不懈努力和历史机遇。十几年前公务员体制内曾经出现过“下海潮”,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官本位”思想对于人们选择是否走公务员道路的影响并不大。

  3.“公考热”背后有没有社会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

  张宝义:近年来,随着“公考热”的升温,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公务员“职业红利”的讨论。其实,近几年随着行政机构改革,随着国家“阳光工资”等各项政策的实施,公务员的福利待遇更加公开透明了,可以说,遏制公务员“职业红利”政策的作用很大。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在医保、公积金等保障方面,公务员可能会比一般企业和事业单位等要好一些。这需要我国今后在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让所有劳动者都能过上稳定、富足、体面的生活。另外,要加大对滥用职权、腐败的监督和惩治力度,逐渐改变人们对职业身份的看法。

  4.有人说,公务员热使得年轻人一味求稳,丧失创新意识。还有人认为,政府与“创富领域”争抢知识精英,可能会影响中国的发展。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张宝义:说到创新,大多数人肯定想到是集中在科技领域、生产一线。但是政府管理也需要创新,众多优秀的学士、硕士、乃至博士进入公务员体制,确实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谈到为什么一些高端人才一味求稳,争考公务员,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逆向思维,正是因为在企业科技创新领域中的风险较大,缺乏相应的风险保护机制,所以才使得一些人放弃科研创新,事实上,对于搞发明创造科技创新的人一定要提供良好的抵御风险的环境,一定要让他们成为人们所敬仰的人、社会的富翁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2012年天津公务员考试课程
华图网校命中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