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时政热点 > 常识抢分点 >
公务员丨《时政预测新考点》专题二(二)
2019-05-13 13:56  华图在线 点击: 载入中...

  专题十二 资产阶级革命

  一、概述

  资产阶级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17、18世纪,在欧洲和北美,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冲击,继尼德兰革命之后,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二、各国革命

  (一)尼德兰革命

  尼德兰革命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西班牙封建专制的压迫而引起来的。尼德兰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是通过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式完成的,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二)英国革命

  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领袖:克伦威尔(革命结束后,成为军事独裁者)。

  起止时间:1640-1688年。

  光荣革命

  时间:1688-1689年。

  重要文件: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意义:光荣革命把近100年来困扰英国不休的主权问题解决了: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

  影响:对英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提供了基础;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启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成为了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三)法国革命

  1.背景:三级会议是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

  2.经过

  爆发标志:攻占巴士底监狱

  攻占巴士底狱成了全国革命的信号。各个城市纷纷仿效巴黎人民,武装起来夺取市政管理权,建立了国民自卫军。这一年,制宪会议颁布了“废除一切封建义务”的“八月法令”,紧接着又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了“人身自由,权利平等”的原则。

  3.统治

  (1)君主立宪派的统治

  制宪议会实际上成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议会中君主立宪派起主要作用。制宪议会通过法令,宣布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特权,规定以赎买方式废除封建贡赋。8月26日通过《人权宣言》,宣布“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9月制宪议会制定了一部以“一切政权由全民产生”、三权分立的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国王、立法权属于立法会议,司法权属各级法院。9月30日制宪议会解散,10月1日立法议会召开。法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2) 吉伦特派的统治

  (3)雅各宾派专政

  1794年7月,国民公会中反罗伯斯庇尔独裁的力量组成热月党,于7月27日(法国新历共和二年热月9日)发动热月政变推翻罗伯斯比尔并将他斩首。

  (4)热月党人的统治

  4.革命结局

  1830年7月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经过3天战斗,攻下王宫,国王查理十世逃往英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国大革命彻底结束。

  揭示自由、平等、博爱精神永留于法国的蓝、白、红三色国旗,成为法国大革命留给世界的文化遗产。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以来,法国每年7月14日大革命爆发纪念日都会在巴黎举行大规模的阅兵仪式。

  (四)美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时间:1775年-1783年。

  导火索: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开始标志:1775年4月莱克星顿枪声。

  结束标志: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英美签订美英《巴黎条约》。

  重要文件:《独立宣言》。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托马斯·杰斐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独立宣言》的中心思想是宣布美国独立,它深刻地阐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

  影响:(1)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对欧洲大陆及拉丁美洲地区的现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它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近现代政治体制,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2)美国独立战争没有解决土地问题,也没有解决奴隶制问题,使得独立后的美国南北方朝着两种不同的经济道路发展,最终导致美国内战(南北战争)的爆发。

  (3)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政治体制,并为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推动了18世纪的欧洲革命。

  (4)《独立宣言》(受启蒙运动的影响)、1787年宪法及其所确立的新型政治体制(联邦共和制)与三权分立,是人类文明的可贵遗产。

  专题十三 中国史

  考点一 古代国家机构

  一、秦朝的三公九卿

  (一)三公

  1.丞相,政府最高行政长官,有一个秘书处十三曹,下辖九卿。

  2.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

  3.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驻在皇宫;侍御史,弹劾中央和皇宫一切事;监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

  (二)九卿

  1.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奉常汉代改太常,太常寺属于五寺(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之一,北齐始置,掌管宗庙陵寝祭祀、礼乐仪制、天文术数等事务,清末废。)

  2.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3.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4.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5.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6.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8.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9.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

  二、汉朝的中朝

  (一)更名

  汉景帝改了大量官名。把“奉常”改为“太常”;“卫尉”改为“中大夫令”;“廷尉”为“大理”;“典客”为“大行令”;“治粟内史”为“太农令”,武帝时改为大司农。

  汉武帝时改“大行令”为“大鸿胪”,“郎中令”改为“光禄勋”,“太尉”为“大司马”。

  汉成帝时更“御史大夫”为“大司空”。

  汉哀帝时“丞相”更为“大司徒”。

  (二)改革

  汉武帝时改革了中央官制,把中央官员分为外朝官、内朝官。外朝官有丞相及丞相之下的各六百石官。而内朝官,或称中朝官,包括大司马和左、右、前、后将军,尚书,以及侍中、散骑、诸吏、诸郎、博士等。所谓内朝官或中朝官就是由皇帝直接差遣,而不专任行政职务的。

  汉武帝的改革从根本上加强了中央集权,突出了皇权,削弱了(丞)相权,把中央官员分为内外朝更加强了中央机构为皇帝服务的职能。

  三、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一)简介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二)发展

  中书省和尚书省是两汉时期基本形成,东汉废除中书省,只设尚书省,三国时恢复中书省,门下省是晋朝首先建立的,南北朝依然沿袭,晋朝时期三省制度基本建立起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

  (三)内容

  三省的长官侍中、中书令、尚书令相当于秦汉时期的宰相。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其下设吏、礼、兵、度支(后改为户)、都官(后改为刑)和工六部,与诸寺、台分别处理各类事务。每部设尚书为最高长官,总管本部政务。

  三省

  1.中书省

  中书省,古代官署名。魏曹丕始设,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隋初称为“内史省”,后改为“中书省”。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废丞相、中书省,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

  2.门下省

  “门下省”为官署名称。东汉时即设侍中,属于少府,职掌为侍从皇帝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皇帝外出,则侍从参乘。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

  3.尚书省

  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尚书省”的组织机构于隋朝定型。

  六部

  1.吏部

  中国古代官署。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2.户部

  中国古代官署名,掌天下财政、民政,包括土地、人民、婚姻、钱谷、贡赋等。

  3.礼部

  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4.兵部

  官署名。掌六品以下武官选授、考课、主持武举,以及军令、军籍和中央一级的军训,但并不直接带兵。

  5.刑部

  中国古代官署。掌律令、刑法、徒隶并平议国家之禁令。隋文帝定六部制度,初沿北齐置都官,主官为尚书;次官,炀帝定为侍郎。后代均以刑部掌法律刑狱,与最高法院性质的大理寺并列。明清两代,刑部作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督察院的督为错别字,实为都察院。都察院是明清时期官署名,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亦称“三司会审”)

  6.工部

  工部,掌土木水利工程和国家农、林、牧(军马除外)、渔业之政,以及诸司官署办公所需纸笔墨之事。

  六科给事中

  指在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下各设一个给事中部门,各部门设置的人数不等,通常在十人以内。这些人不对任何部门负责,只对皇帝负责,给事中对满朝文武百官都有监察和弹劾的权力,同时还可以参政议政。

  (四)意义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牵制和监督,提高决策正确性和行政效率;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即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加强了皇权与中央集权、削弱了相权

  四、宋朝的二府三司

  两府: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以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和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共同行使行政领导权,并称为“二府”,为当时最高国务机关(中书门下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的长官即枢密使,地位略低于相)。

  三司:户部:掌户口及赋税,长官为户部司。

  盐铁:掌全国茶、盐、矿冶、工商税收、河渠及军器之事。长官为盐铁司。

  度支:掌统筹财政收支及粮食漕运,长官为度支司。

  三司是全国最高的财政机关,最高长官为三司使,地位仅次中书省,号称“计相”。

  五、元朝的行中书省

  行中书省,元朝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民间简称“行省”或“省”。

  元朝全国四级地方行政制中,首都所在的腹里地区(今河北、山东、山西及河南,内蒙古部分地区)则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吐蕃(今西藏)由宣政院管辖。“行中书省”在当时主要作为军事管理,掌管所辖省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政事务。

  六、明朝的内阁

  内阁是明朝永乐时期建立的,内阁在最初的时候只是秘书性质的机构,清朝时正式成为最高官署。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罢中书省。

  七、清朝的军机处

  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

  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乾隆帝时期复设军机处,从此成为清朝的中枢权力机关,一直到清末。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

  考点二 成语人物

一鼓作气(曹刿) 一字千金(吕不韦) 一饭千金(韩信)
纸上谈兵(赵括) 接竿而起(陈胜、吴广) 孺子可教(张良)
病入膏肓(晋景公) 墨守成规(墨子) 杀妻求将(吴起)
望梅止渴(曹操) 七擒七纵(诸葛亮) 东山再起(谢安)
枕戈待旦(刘琨) 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闻鸡起舞(祖逖)
毛遂自荐(毛遂) 前倨后恭(苏秦) 图穷匕见(荆轲)
投笔从戎(班超) 暗渡陈仓(韩信) 韦编三绝(孔子)
指鹿为马(赵高)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江郎才尽(江淹)
才高八斗(曹植) 相煎何急(曹丕、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退避三舍(重耳) 程门立雪(杨时) 洛阳纸贵(左思)
兼听则明(魏征) 瞒天过海(薛仁贵)  
  专题十四 宏观经济

  考点一 中国货币

  1.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原始贝币产生于距今三千年的商代,是钱币的始祖,是一种由天然海贝加工而成的贝类货币,出土于河南殷墟妇好墓等地。

  2.春秋时期,黄金已作为货币而出现,如子贡“家累千金”,越大夫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都说明黄金已作为衡量财富的尺度、作为一般等价物而出现了。此外,春秋时出现了铜铸币。战国时期,除了黄金是各国的通用货币外,铜铸币是各国民间的通用货币。

  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全国的铜币以秦国的铜钱为标准。由于浇注铜币使用砂模,铸造好的铜币带有毛边,所以在其中央留有方孔,以便用木棍串联起来打磨修锉,这种货币叫做“半两钱”。

  4.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将铸币大权收归中央。中央政府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即由水衡都尉的属官(钟官、辨铜、技巧三官)负责铸钱。面文“五铢”二字的钱最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重如其文,被称为五铢钱。

  4.由于携带大量的铜币极其不便,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北宋时期,出现了交子的纸币。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之一。

  5.明朝自己也发行了名为“大明宝钞”的纸币。

  6.明朝中后期,白银开始大量流入中国,成为和铜钱一样普遍的金属货币。

  考点二 中国经济普查

  一、概述

  《全国经济普查条例》2004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15号公布。根据2018年8月1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决定》修订。

  二、目的

  经济普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三、费用

  经济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

  经济普查经费应当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从严控制支出。

  四、时间

  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标准时点为普查年份的12月31日。

  五、经济普查对象、范围和方法

  1.经济普查对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2.经济普查的行业范围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涵盖的行业,具体行业分类依照以国家标准形式公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执行。

  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3.经济普查的方法

  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但对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生产经营情况等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六、经济普查表式、主要内容和标准

  1.经济普查按照对象的不同类型,设置法人单位调查表、产业活动单位调查表和个体经营户调查表。

  2.经济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

  3.经济普查采用国家规定的统计分类标准和目录。

看过本篇的网友还看过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一周资讯排行
本月资讯排行

更多>>名师讲座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