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复合题

2014年3月,几内亚暴发了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疫情,这种类型的埃博拉病毒具有高达60%~90%的致死率,因此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埃博拉是一种神秘的病毒,这种病毒的长相令人生畏。典型的病毒呈现圆球形,而埃博拉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出纤丝状,这些纤丝会出现弯曲或者缠绕的状态,仿佛蠕虫一般。
埃博拉病毒首次暴发是在1976年的非洲。当时扎伊尔(现刚果民主共和国)和苏丹几乎同时暴发了一种神秘的传染病。发病之后,病情会在几天内迅速恶化,稍晚期一些的病人开始浑身出血,鼻子、牙床、眼结膜处会往外渗血,有些人表面看起来没有明显的出血,但内脏已经开始“溶解”,严重的出血会引起低血压和休克,等待他们的将是死亡。
  
导致这种疾病的病原体很快就被确定了,这是一种新型病毒,研究者们用当地一条小河的名字将这种病毒命名为埃博拉。自从第一次暴发以来,科学家一共发现了五种不同亚型的埃博拉病毒,并以首发地点进行了命名。这五种埃博拉病毒对人类的致病能力不甚相同,其中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最高,可达60%—90%,而苏丹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为50%左右,这两种埃博拉病毒也是历年暴发最为频繁的两种亚型。
  
非洲是世界上面积第二的大洲,人口超过10亿。非洲的热带雨林里孕育着大量的生命,人类的祖先也是起源于这里。人类的近亲黑猩猩,今天仍旧居住在非洲的热带雨林中。由于遗传背景过于接近,灵长类动物身上保存的危险病原体很多都能够直接感染人类,它们因此成为了人类病原体巨大的自然储存库。
  
埃博拉是一种神秘的病毒。科学家已在黑猩猩和猴子等灵长类动物以及蝙蝠体内发现了它们的踪迹,并大致上判断出蝙蝠是埃博拉病毒自然条件下的储存库。 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方式也基本被厘清,它们一般是通过直接接触途径在动物间、动物—人类间或者人类间传播。埃博拉病毒的结构组成甚至基因组序列也已经在科学家的掌握之中。不过,这还是没有揭开这种病毒神秘的面纱。
非洲居民有捕猎黑猩猩、猴子和蝙蝠等野生动物当食物的习俗,科学家估计,如HIV等一些威胁人类的病原体就是通过这个途径从野生动物跳到人类身上的。但是,捕猎每天都有,埃博拉病毒疫情却没有连续发生。1980年后,埃博拉病毒在非洲丛林沉寂了15年,一直没有向人类发起进攻。直到1995年扎伊尔型卷土而来,一下子在刚果民主共和国杀死了254个人。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埃博拉病毒给了人类15年的“休战期”。
  
埃博拉病毒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的,这种传播途径很容易阻断。远离传染源、戴上手套和穿上防护服,就能大大减少被传染的可能。但非洲当地的殡葬习俗,无意中成了埃博拉的帮凶。当地人去世后,遗体必须经过亲人处理后才能下葬。而在处理病亡者尸体的过程中,所有操作者不佩戴任何防护装备,这就可能造成病亡者亲友的大面积感染和死亡。

(单选题) 病毒之所以“神秘”,主要因为:
  • A. 它的暴发尚无规律可循
  • B. 它的形状异于其他病毒
  • C. 它在动物与人类间传播
  • D. 它有高得惊人的致死率
正确答案 A
  •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第六段尾句“不过,这还是没有揭开这种病毒神秘的面纱”表明,接下来要介绍病毒神秘的原因。根据第七段的内容“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埃博拉病毒给了人类15年的‘休战期’”可知,人们还不知道埃博拉病毒暴发的规律。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符合上述信息。B项对应第二段,介绍埃博拉病毒的长相令人生畏,与典型的病毒不同,但这是已知的,不能体现神秘。C项和D项均为科学家已掌握的内容,与“神秘”不相符。
    因此,选择A选项。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篇章阅读 细节查找

  • 来源

    2015年0322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B卷)第11题、2015年0322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C卷)第6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人类发现病毒距2015年:
  • A. 近二十年
  • B. 近三十年
  • C. 近四十年
  • D. 近五十年
正确答案 C
  •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人类发现埃博拉病毒”的相关信息出现在第三段。根据“埃博拉病毒首次暴发是在1976年的非洲”可知,人类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距今大约40年。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符合原文。
    因此,选择C选项。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篇章阅读 细节查找

  • 来源

    2015年0322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B卷)第12题、2015年0322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C卷)第7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病毒命名源自:
  • A. 防控疫情的代号
  • B. 扎伊尔名胜古迹
  • C. 非洲的神话传说
  • D. 发病地天然水道
正确答案 D
  •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埃博拉病毒命名”的相关信息出现在第四段。根据“研究者们用当地一条小河的名字将这种病毒命名为埃博拉”可知,埃博拉病毒命名源自当地一条河流的名字。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符合上述信息。A项、B项和C项均属于无中生有,并非埃博拉病毒命名的来源。
    因此,选择D选项。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篇章阅读 细节查找

  • 来源

    2015年0322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B卷)第13题、2015年0322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C卷)第8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屡次在非洲暴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非洲人口众多且面积广袤
  • B. 非洲村民沿袭的生活习俗
  • C. 非洲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
  • D. 非洲丰富的野生动物物种
正确答案 B
  •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埃博拉屡次在非洲暴发”的相关信息出现在最后两段。根据“非洲居民有捕猎黑猩猩、猴子和蝙蝠等野生动物当食物的习俗”和“但非洲当地的殡葬习俗,无意中成了埃博拉的帮凶”可知,埃博拉屡次在非洲暴发的主要原因是非洲居民的饮食和生活习俗。
    第三步,对比选项。B项符合上述信息。A项和C项对应文段第四段,不是埃博拉屡次在非洲暴发的主要原因。D项文段并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
    因此,选择B选项。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篇章阅读 细节查找

  • 来源

    2015年0322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B卷)第14题、2015年0322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C卷)第9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文章带给读者的主要启示是:
  • A. 埃博拉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已数次在非洲暴发
  • B. 埃博拉主要是由非洲灵长类野生动物传给人类的
  • C. 埃博拉的致病机理已经被医务工作者所破解
  • D. 埃博拉病势凶险,但仍是可预防、可控制的疾病
正确答案 D
  •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章前七段介绍了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形态、发病症状、命名由来、病原体、传播途径和其屡次在非洲暴发的主要原因,最后讲该病毒可以通过一定的防护装备被阻断。文章结构为“分—总”,重点是总段,主要讲埃博拉病毒虽然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但通过一定的手段可以被阻隔。
    第三步,对比选项。D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A项、B项和C项均对应七段中部分内容,非重点。
    因此,选择D选项。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篇章阅读 意图判断

  • 来源

    2015年0322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B卷)第15题、2015年0322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C卷)第10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判断题) 病毒主要是在牛群中传播。
  • A. 正确
  • B. 错误
正确答案 B
  • 解析

    埃博拉病毒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

  • 考点

    医学基础知识 医学微生物学 病毒学,出血热病毒,埃博拉病毒

  • 来源

    20200719 重庆市巴南区临床岗第69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病毒是一种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出血热的烈性病毒,其引起的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致死率在50%至99%之间。美国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针对病毒的试验性疫苗,注射这种疫苗的小鼠有八成都不会再感染病毒。在未来,这种疫苗可以使人不再感染病毒。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结论?
  • A. 研究人员制备“病毒免疫复合体”的过程中使用了烟草植株,这种方法有利于制成稳定且易长期保存的疫苗
  • B. 利用埃博拉病毒分别感染注射及未注射疫苗的小鼠后,实验显示,只有未注射疫苗的小鼠死于埃博拉病毒感染
  • C. 研究人员目前还未对人试用过这种疫苗,不知道该疫苗的效果如何
  • D. 这种疫苗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埃博拉病毒表面蛋白的一部分以及能识别病毒蛋白的抗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病毒免疫复合体”
正确答案 B
  •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加强”,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在未来,这种疫苗可以使人不再感染埃博拉病毒。
    论据:注射这种疫苗的小鼠有八成都不会再感染埃博拉病毒。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疫苗能够长期保存的方法,与未来这种疫苗能否使人不感染埃博拉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增加论据。对比加强这种疫苗在治疗埃博拉时的效果,增加这种疫苗效果良好的可信度,加强了未来使人类也能够通过利用这种疫苗而不得埃博拉的可能性,具有加强作用。
    C项:不明确项。结果未知无法确定这种疫苗是否可以使人也不得埃博拉,不具有加强作用。
    D项:无关选项。这种疫苗的主要成分与未来这种疫苗能否使人不感染埃博拉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 考点

    判断推理 逻辑判断 加强论证

  • 来源

    2019年0907四川省攀枝花市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试题第93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病毒仅存在于长臂猿的体内,这种病毒对长臂猿无害但对人类却是无药可医。虽然长臂猿不会咬人,但是病毒可以通过蚊子传播,蚊子咬了长臂猿再去叮咬人类,人类就会被传染。因此,如果蚊子灭绝,人类就不会感染病毒。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
  • A. 叮咬长臂猿的蚊子和叮咬人类的蚊子不是同一品种
  • B. 蚊子是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都非常强的动物,很难被灭绝
  • C. 长臂猿只生活在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中,只有极少数的人能接触到
  • D. 一些人会将长臂猿的皮毛加工成皮毛制品,这些加工后的皮毛制品也能传播该病毒
正确答案 D
  •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如果蚊子灭绝,人类就不会感染埃博拉病毒。
    论据:虽然长臂猿不会咬人,但是埃博拉病毒可以通过蚊子传播,蚊子咬了长臂猿再去叮咬人类,人类就会被传染。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否定论据。叮咬长臂猿的蚊子和叮咬人类的蚊子不是同一品种,说明蚊子并不是传播病毒的原因,具有削弱作用。
    B项:无关选项。灭绝蚊子的难度,与论点灭绝蚊子后人类是否还会感染埃博拉病毒无关,论题不一致,不具有削弱作用,排除。
    C项:无关选项。长臂猿生活的地点,与论点灭绝蚊子后人类是否还会感染埃博拉病毒无关,论题不一致,不具有削弱作用,排除。
    D项:增加反向论据。说明即使灭绝了蚊子,人们也会因为长臂猿的皮毛制品而感染埃博拉病毒,具有削弱作用。
    第四步,强弱比较。
    A项否定了论据,说明蚊子并不是传播病毒的原因,但是如果蚊子灭绝之后,人类是否会感染埃博拉病毒并不确定;D项增加反向论据,说明即使蚊子灭绝了,人类仍会感染埃博拉病毒,论点一定不成立,削弱力度更强。
    因此,选择D选项。

  • 考点

    判断推理 逻辑判断 削弱论证

  • 来源

    2019年1013新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兵团)第87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病毒颗粒外表有许多突出的糖蛋白(Glycoprotein,GP)三聚体,是机体识别并产生极强免疫反应的病毒分子。在病毒囊膜的内侧还有很多个蛋白质分子,又称为基质蛋白。科学家发现,基质蛋白VP40和GP蛋白能自动组装成与病毒颗粒相似的空壳,即VLP。由于VLP不含有病毒的核酸成分,因而不具有感染性。最主要的VPL保留了病毒GP蛋白质的高免疫原性。所以VPL是发展抗病毒疫苗的首选。利用这个特性,科学家可以在实验室里大量生产VLP。用这样的作为疫苗给人类接种,可以激活机体针对病毒GP蛋白的免疫反应,接种疫苗的人就可能抵御病毒的感染了。根据以上材料,可以推断出( )。
  • A. 因为VLP保留了病毒GP蛋白质的高免疫原性,所以VLP不具感染性,可以用做抗埃博拉病毒疫苗
  • B. 埃博拉病毒的感染性是由病毒的核酸成分引起的
  • C. 接种VLP疫苗的人就能抵御埃博拉病毒的感染了
  • D. 目前世界上已经出现了可以对抗埃博拉病毒的疫苗
正确答案 B
  •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推理。A选项,VLP不具感染性的原因是VLP不含有埃博拉病毒的核酸成分,A强加因果关系,错误;B选项,可以推出;C选项,过于绝对,题干只是说接种疫苗的人就可能抵御感染,C说就能抵御,排除;D选项,题干没有提到世界上是否出现此疫苗,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 考点

    判断推理 逻辑判断 归纳推理

  • 来源

    2019年1027工商银行招聘笔试试题-判断第30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所有与“”病毒感染者接触的人都被隔离了,所有被隔离的人都与爱德华接触过。由此可以推出:
  • A. 爱德华是“埃博拉”病毒感染者
  • B. 爱德华不是“埃博拉”病毒感染者
  • C. 可能有人没有接触过“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但接触过爱德华
  • D. 所有“埃博拉”病毒感染者都与爱德华接触过
正确答案 C
  •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键词“所有”等,确定为集合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与“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接触的人→被隔离
    ②被隔离→与爱德华接触过
    由①和②递推:与“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接触的人→与爱德华接触过。
    第三步,进行推理。
    A项:题干未提及爱德华是不是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排除;
    B项:题干未提及爱德华是不是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排除;
    C项:“没有接触过“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是对③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所以,可能有人没有接触过“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但接触过爱德华,可以推出;
    D项:题干未提及“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是否与爱德华接触过,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 考点

    判断推理 逻辑判断 集合推理

  • 来源

    2015年3月福建省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第89题、2015年福建省南平市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测验》试题第79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11月7日发表声明宣布,病毒的传播在塞利昂已经终止。继利比里亚之后,( )成为第二个结束疫情的西非主要疫情国。
  • A. 塞班
  • B. 塞拉利昂
  • C. 日本
  • D. 南非
正确答案 B
  •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知识。
    第二步,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11月7日发表声明宣布,埃博拉病毒的传播在塞拉利昂已经终止。继利比里亚之后,塞拉利昂成为第二个结束疫情的西非埃博拉主要疫情国。
    因此,选择B选项。

  • 考点

    常识判断 政治 时政

  • 来源

    2015年1205辽宁省锦州市事业单位考试《职测》试题第87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判断题) 出血四季均能发病,但有明显的季节,与鼠类活动,密度与人类接触有关。
  • A. 正确
  • B. 错误
正确答案 B
  • 解析

    埃博拉出血热无明显季节性,流行与非洲当地居民食用或接触被感染的果蝠等动物有关。

  • 考点

    临床专业知识 传染病学 其他,其他,其他

  • 来源

    20210724湖南省株洲市攸县卫建委检测岗第55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多选题) 2014年初,部分西非国家爆发严重的疫情,国际社会伸出援助之手。截至2014年底,中国向疫区提供了价值约7.5亿元人民币的援助。派出1000多人次的传染病专家和医护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积极帮助疫区国家开展防疫工作( )。
  • A. 显示中国具有防控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实力
  • B. 表明国际援助是构建国际新秩序的有效途径
  • C. 体现了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深厚的传统友谊
  • D. 表明中国积极承担与其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责任
  • E. 表明中国与非洲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
正确答案 C,D,E
  • 解析

    我国积极帮助疫区国家开展防疫工作,表明中国积极承担与其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责任,体现了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深厚的传统友谊和良好的合作基础,CDE符合题意;A说法不符合实际情况;B说法错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是构建国际新秩序的有效途径。故本题选CDE。

  • 考点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

  • 来源

    模拟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我国陈薇团队自主研发的冻干剂型疫苗于2017年10月19日批准上市,与国外需在-80℃保存的液体疫苗相比,此类疫苗在非洲运输和使用时更具稳定性,优势更突出。医护人员和易感染者已接种疫苗,这属于( )。
  • A. 非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 B. 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 C. 非特异性免疫,切断传播途径
  • D. 特异性免疫,切断传播途径
正确答案 B
  •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特异性免疫、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注射疫苗会刺激体内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接种疫苗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本题选B。

  • 考点

    高中阶段生物学科知识 稳态与环境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免疫调节

  • 来源

    2019年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生物试题第33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多选题) 为帮助西非国家防控疫情,中国宣布提供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物资,并将派出3支公共卫生专家组。患难见真情,中国的真诚援助赢得世界卫生组织和非洲国家的赞誉。这表明我国:
  • A. 主动承担国际责任,赢得国际社会肯定
  • B. 成为造福非洲人民的主导力量
  • C. 坚持和平外交,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 D.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正确答案 A,C
  •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事政治知识。
    第二步,A项:中非有着浓厚的传统友谊和良好的合作关系,经受得住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患难见真情,在西非有难之时,中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表现出了我国在面对国际问题上,主动承担国际责任,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肯定。A项与题意相符,当选。
    C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本题中,中国积极主动地援助西非国家,很好地体现了我国一向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样一个外交举措进一步塑造了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国际形象。C项与题意相符,当选。
    因此,选择AC选项。

  • 拓展

    B项:选项说法错误,中国不会成为造福非洲人民的主导力量。B项错误。
    D项: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题干中,中国对非洲的资金帮助,与五项原则中的任何一点都不相关。D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 考点

    政治 时事政治 其他(时事政治)

  • 来源

    2015.6.27河南省三支一扶考试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第53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多选题) 从研制出首个SARS预防生物新药“重组人干扰素”,到全球首个获批新药证书的疫苗,再到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贡献……从军29载,陈薇潜心于生物危害防控研究,矢志为人民构筑起一道生物安全防护的坚盾,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获颁“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陈薇的先进事迹启示我们( )
  • A. 正确的价值判断要以正确的价值选择为基础
  • B.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C. 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 D. 真正的幸福需要舍弃“小我”,成全“大我”
正确答案 B,C
  •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
    第二步,B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的利益是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整体利益。为此,首先应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要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社会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题中陈薇潜心于生物危害防控研究,为人民构筑起了一道生物安全防护的坚盾,既实现了自我价值,也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B项正确。
    C项: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C项正确。
    因此,选择BC选项。

  • 拓展

    A项: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其客观的标准,即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能仅以主观喜好来评价事物的价值。正确的价值选择要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基础。A项排除。
    D项:真正的幸福不能舍弃“小我”,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也有统一的方面,没有小我何来大我,表述有误。D项排除。

  • 考点

    政治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史观

  • 来源

    2021年5月22日山东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地市综合卷)第66题、2021年5月22日山东省省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第67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周飞虎现任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曾两次赴非洲,在异国他乡创造生命奇迹。他在利比里亚期间,病流行,环境恶劣,蚊蝇成群,当地医护人员感染后死亡超过一半,当地正常医疗救护已处于瘫痪状态。周飞虎仍然与队友们一起,在当地40度高温炎热天气下,穿着三重厚的隔离服,积极救治病人。这体现了周飞虎具备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 A. 爱岗敬业
  • B. 诚实守信
  • C. 办事公道
  • D. 素质修养
正确答案 A
  •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道德知识。
    第二步,职业道德包括:①爱岗敬业,爱岗与敬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情感的进一步升华。②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③办事公道,是指对于人和事的一种态度,也是千百年来人们所称道的职业道德。④服务群众,即为人民群众服务。⑤奉献社会,就是积极自觉地为社会做贡献。题干中周飞虎与队友们一起,在当地40度高温炎热天气下,穿着三重厚的隔离服,积极救治病人,即使艰难困苦也坚持奋斗在第一下面,体现了他热爱自己的岗位,以及高尚的敬业精神。
    因此,选择A选项。

  • 拓展

    新时代“四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根据《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条,人们道德活动最基本的方面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持续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①社会公德: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②家庭美德: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③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④个人品德:包括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

  • 考点

    常识判断 政治 道德

  • 来源

    2019年11月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事业单位笔试试题第17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索马里海盗可以切断全球经济的运输命脉,病毒能够穿透全球卫生防疫体系威胁人类安全,华尔街的蝴蝶扇一扇翅膀全球股市都会为之而动,今天的世界,正处于一个由单极向多极过渡的新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调共治的重要性。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这样的和平不会长久;发展成果自己独享,发展包袱甩给别人,这样的发展不可持续;凡事奉行赢者通吃,以自家意志主导世界,这样的治理不得人心。从这段文字可以推知,作者赞同的是:
  • A.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 B.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C.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D. 众力无敌天下,众智无畏圣人
正确答案 D
  •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用例子引出观点,今天的世界,正处于一个由单极向多极过渡的新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调共治的重要性。接着从反面进行论证。文段是“分—总—分”结构,主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众力无敌天下,众智无畏圣人”侧重合作的重要性。
    因此,选择D选项。

  • 拓展

    A项:侧重宽容和包容的重要性,不符合文意。B项:强调立身处世的态度。C项:“天时地利”无中生有。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态度理解

  • 来源

    2015年3月四川省选调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考试《行测》试题第35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索马里海盗可以切断全球经济的运输命脉,病毒能够穿透全球卫生防疫体系威胁人类安全,华尔街的蝴蝶扇一扇翅膀全球股市都会为之而动,今天的世界,正处于一个由单极向多极过渡的新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调共治的重要性。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这样的和平不会长久;发展成果自己独享,发展包袱甩给别人,这样的发展不可持续;凡事奉行赢者通吃,以自家意志主导世界,这样的治理不得人心。从这段文字可以推知,作者赞同的是:
  • A.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 B.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C.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D. 众力无敌天下,众智无畏圣人
正确答案 D
  •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用例子引出观点,今天的世界,正处于一个由单极向多极过渡的新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调共治的重要性。接着从反面进行论证。文段是“分—总—分”结构,主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众力无敌天下,众智无畏圣人”侧重合作的重要性。
    因此,选择D选项。

  • 拓展

    A项:侧重宽容和包容的重要性,不符合文意。B项:强调立身处世的态度。C项:“天时地利”无中生有。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态度理解

  • 来源

    模拟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专项实施以来,在我国鉴定发现了一批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新病原体,包括新型布尼亚病毒、H7N9病毒等,并且多个为全球首先发现。同时,我国研发了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寨卡病毒感染、黄热病等输入性传染病的病原感染检测试剂,为我国防控传染病疫情输入发挥了病原确认的先决作用。此外,我国通过世界卫生组织与全球共享新发现病原体(如H7N9、H10N8流感病毒等)检测技术,为全球流感防控作出重要贡献。中国自主研发的病毒诊断试剂用于西非实战,实现境外开展疫苗临床试验零的突破,援非抗实现“零感染,打胜仗”的目标,贏得高度赞誉。最适合作为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 A. “中国方案”成为全球传染病防控典范
  • B. “中国方案”已获全球性认可并被推广
  • C. 艾滋病等病毒已被确认并得到有效防控
  • D. 中国病毒防控工作为全球作出巨大贡献
正确答案 A
  •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通过“同时”“此外”构成并列关系。第一句话讲我国鉴定发现了一批新病原体,并且多个为全球首先发现,第二句话讲我国研发了输入性传染病的病原感染检测试剂,为我国防控传染病疫情发挥了先决作用。第三句话提到我国通过世界卫生组织与全球共享新发现病原体检测技术,最后一句讲中国自主研发的埃博拉病毒诊断试剂用于西非实战,贏得高度赞誉。可知文段每一句话,都提到我国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一些成就。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中国方案成为典范”是对文段的概括归纳,可以体现我国取得的成就,适合作为文段的标题。
    因此,选择A选项。

  • 拓展

    B项和C项:“全球认可并被推广”“得到有效防控”无法概括前两句话。D项:“为全球作出巨大贡献”无法概括住第二句话。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标题选择

  • 来源

    2017年10月河南省直事业单位考试《职测》试题第29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二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提出了“隔离”是防疫的重要举措。明代中期我国就出现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爱德华•琴纳发明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经过几代科学家不懈努力,最终研制出灭活天花病毒的疫苗。随着现代医学科技发展和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霍乱、鼠疫、流感等这些曾经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的传染病逐渐得到了有效控制。近些年来,在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多次重大传染病中,科学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传染病重大科技专项研发部署,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科研水平、技术能力、平台建设、人才队伍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 A. 中西方在疫情防治理念方面存在诸多共性
  • B. 借鉴历史经验对于防控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 C. 疫情防控离不开国家自上而下的科学部署
  • D. 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有助于人类战胜疫情
正确答案 D
  • 视频解析
    免费试看
  •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前三句分别描述了“元始二年”“明代中期”“18世纪末”三个时期人们对于疫情、传染病的控制、预防手段。紧接着视角转向现代,列举了多种传染病以表明“现代医学科技发展和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于控制重大传染病的重要作用。最后一句又提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相关领域实力的明显提升,但是依旧是围绕传染病防治的科研和研发这个话题论述的。文段为并列结构。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的主题词是“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以及“战胜疫情”,符合文段主要表达的意思。A项“理念方面存在诸多共性”无中生有,文段主题词应该是科学技术手段。B项“借鉴历史经验”文中没有提及,无中生有。C项“国家自上而下的科学部署”文中没有提及,无中生有。
    因此,选择D选项。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主旨概括

  • 来源

    25年国家公务员悦享班理论全解 阶段测评—行测第46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解析反馈
0/160

联系方式:

取消
提交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