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当近代日本学者西周以汉语“哲学”翻译“philosophy(爱智)”时,不得不说他独具法眼,因为《尚书》有“智人则哲”之说法,《说文》《尔雅》皆以“智”训“哲”,可见“智”与“哲”可以互训。这意味着,不管中国学者承认不承认,近代中国哲学学科的确立必然会走上一条追寻智慧之路,至少,自觉地寻觅经子中所隐含的智慧是不该忽略的一条中国哲学研究之路。当然也有学者指出中国哲学从奠基之时就有一种“反智”倾向,然而“反智”又何尝不是一种“智”呢?如果承认“智”不仅仅是认识论意义上之对真理的追求,而且包含着一切对宇宙人生的终极问题之探寻,那么“中华的智慧”作为一种迥异于西方传统的“哲学”便实至名归。这种“中华的智慧”便是我们古圣先贤所不断寻觅、探问、践行的“道”,换言之,______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哲学是关于“道”的学问,读书学习是“问道”,学有所获是“闻道”,身体力行是“志道”
B.哲人是智慧的主体,是智慧的承载者、阐发者,他们所见所思并非一致,但却各有独出机杼的智慧
C.探究“中华之道”中所蕴含的“中华智慧”的学术自觉成为中外学者的终极追求
D.智慧是哲人对世道人生、天地宇宙的独见独闻,哲学的进步实则是哲人学术与智慧品格的不断推陈出新
参考答案:A
知识点:语句填空 言语理解与表达 语句表达 事业单位 职测-联考C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