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七巧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先秦的古籍《周髀算经》,其中有正方形切割术,并由之证明了勾股定理,而当时是将大正方形切割成四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这就是最初的七巧板雏形。到了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燕几”,用来请客吃饭,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桌子可以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此时的“燕几图”已经和现代的七巧板相差无几了。后来,明朝的戈汕按照“燕几”的原理,又设计出了“蝶翅几”。“蝶翅几”是三角形和梯形的桌子,计六种十三只,用它拼凑而成的图形更为复杂丰富,变化无穷。随着一步步的演进,七巧板这种趣味无限的玩具出现了,它的面世给人们的娱乐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历代七巧板的玩法
B.“燕几”的演变过程
C.七巧板的演变过程
D.数学对七巧板的推动作用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介绍先秦时期,七巧板雏形的产生。然后阐述宋朝的“燕几”和现代的七巧板相差无几。接着描述按“燕几”的原理设计出明朝的“蝶翅几”。最后论述七巧板的出现为人们带来乐趣。文段属于“分—总”结构,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先秦、宋朝、明朝的七巧板的演进过程,最后一句是文段的主旨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七巧板的演变过程”能够归纳概括整个文段。A项“玩法”属于无中生有,文段并没有提及。B项“燕几”是从宋朝开始,不包括前面的先秦时期,表述片面。D项“数学”仅对应第一句的“勾股定理”,表述片面。
因此,选择C选项。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