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二十四节气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由于中国地域的广袤,南北东西气候物候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异,二十四节气交节的时间并不一致。所以,涉及二十四节气的农谚便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人们会根据所在地域的特点,总结出关于自然变化的认知并具体规划劳作的进程的谚语。例如,东北的谚语说“清明蛾子谷雨蚕”或“大暑蛾子立秋蚕”,而在浙江则说“清明孵蛾子,立夏见新丝”;在种大田的甘肃张掖说“彭祖活了八百年,田要种在春分前”,而在种水田的长江流域则说“不到清明人不忙,立夏点火夜插秧”。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二十四节气是我们记录自身生活时间的一种独特发明
B.中国不同地域的农谚有显著差异,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C.人们应地域差异总结出适宜地方特点的二十四节气农谚
D.自古中国广大农民对节令和地域的把握是具体而精准的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提到二十四节气的发祥地,随后介绍中国地域广袤,各地的二十四节气时间并不一致,由此得出观点“涉及二十四节气的农谚便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人们会根据所在地域的特点,总结出关于自然变化的认知并具体规划劳作的进程的谚语”,之后通过列举东北、浙江、甘肃张掖和长江流域的差异性谚语来对观点进行解释说明。文段为“分—总—分”结构,主旨句为中间的观点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