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汉语作为口头语言应当远远早于其作为书面语言形成。即使在汉字书面语言发明以后,也远远不能代替口头汉语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独特意义。我们都知道,中国各地的方言,不仅在发音和语法上各有特点,而且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特殊生活方式和文化样态。这些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样态是中国文明具体而生动的体现,但是它们不能笼统地称为汉字文明。
这段文字意在表达:
A.中国各地的方言各有特点
B.汉语早于汉字的形成
C.汉字文明不等于汉语文明
D.汉字是汉语的载体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围绕汉语的两种形式,作为口头语言的汉语以及作为书面语言的汉语展开论述。阐述了口头汉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独特意义,并以方言为例解释了它的独特意义。最后提出作者的观点,即文段的重点,汉语文明不能笼统地称为汉字文明,即两者之间并不等同。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A项,“方言”为补充说明口头汉语独特意义的例证,非文段重点,排除;B项,文段重点不在于“汉语与汉字”谁形成早的话题,排除;D项,“汉字是汉语的载体”与文段核心话题“汉字文明不等于汉语文明”无关,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知识点:意图判断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事业单位 职测-联考A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