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考人生 > 交流 >
曹操时代考公务员难度不亚于现在
2011-12-09 16:00  东北新闻网 点击: 载入中...

  11月27日,一年一度的“国考”大战在全国拉开帷幕。那么,古代的“公务员”考试怎么考?录取率如何?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汉朝的“公务员”考试。

  选拔方法:“策试”和“察举”

  大伙儿都知道曹操的传奇故事,可是曹操是怎么当上官的您知道吗?曹操做官很早,刚成年就被地方官举荐为“孝廉”,做了“洛阳北部尉”。这个官职负责河南孟津一带的社会治安,兼管地方防卫和征兵工作,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局长兼武装部部长。那一年,他才20岁。 20岁就当官,现在很少见;不用考试就能当公务员,现在更少见,但在汉朝却算不上新闻。汉朝的公务员选拔分两大类:一类叫“策试”,跟今天的公务员考试接近;一类叫“察举”,用不着考试,直接由地方官向上级政府推荐,再由上级政府安排去做官。

  理论上说,地方官愿意推荐的人有两种,一种是道德品质特别好的人,一种是工作才能特别突出的人。一经推荐上去,前一种人会获得“孝廉”的称号,后一种人会获得“秀才”的称号。为了避东汉第一代皇帝刘秀的讳,在曹操那个时代,“秀才”通常叫做“茂才”。有了孝廉或者茂才的称号,也就等于具备了做公务员的资格,等着国家分配工作就是了。

  曹操做公务员,走的是察举路子,换句话说,他没参加公务员考试,是被安徽老家的官员作为孝廉推荐做官的。曹操曾经说过:“年纪尚少,顾视同列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意思是自己做官非常早,上班之后发现跟自己同一品级的官员很多都已经五十多岁了,就那还算是“年轻干部”呢。其实东汉后期屡有严令,孝廉不能低于40岁,而曹操被推荐为孝廉时仅20岁,假如不是虚报了年龄,就是地方官帮他瞒天过海。

  在曹操那个时代,孝廉的数量要比茂才多得多。因为道德品质这东西不容易衡量,是好是坏地方官说了算,很容易造假,而工作才能却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冒充的。地方官把某人夸成一朵花,说他如何如何能力超群,皇帝试着给他个官做,发现不行,举荐人指定要受处分。为了保险起见,地方官更热衷于推荐孝廉,而不太热衷于推荐茂才。

  汉朝“基层公务员”月薪多少

  小科员才领三百元左右

  汉朝时,公务员的工资差别很大。刚参加工作的小科员,补贴和工资加一块儿,一个月才领三百元左右,而像丞相、御史大夫、中二千石等“高干”,薪水高得吓人。就说丞相吧,每月仅货币工资就有6万钱,加上粮食补贴和采邑租税,实际月薪是小科员的900倍不止。

看过本篇的网友还看过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