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考人生 > 社会新闻 >
公务员为何绞尽脑汁当“农民”
2010-07-14 09:00  成都商报 点击: 载入中...

    这厢,无数学士、硕士、博士为当公务员挤破头皮,甚至撕破脸皮;那厢,公务员包括局级官员绞尽脑汁当“农民”,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过,以上两种社会现象与钱钟书先生所著《围城》中的场景形同而实不同。

    挤破头皮非当公务员不可者,看中的是公务员的优厚待遇和手中权力的含金量,绞尽脑汁当“农民”的公务员,是“吃着碗里又盯上了锅里”。

    新华社“新华视点”昨日披露,浙江义乌市有94名公务员把本人户口非法迁往农村,另有135名公务员虽然吃着皇粮,却将本人户口长期“赖”在农村不迁进城里。义乌市现有公务员4000余名,“两栖公务员”已占到近6%。

    这事看似不可理喻,实乃见怪不怪,反映出部分公务员攫取非法个人利益可谓机关算尽。

    义乌市纪委副书记胡爱芬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的一席话道破了其中天机:“不要小看这个农村户口,它在农村涉及巨大经济利益。如果公务员把户口迁到农村,旧城改造能分到108平方米宅基地,可盖4层半楼房,这中间有巨大收益。一方面,宅基地可参与市场流转,当地每平方米都超过2万元;另一方面,盖起的楼房利用地处义乌小商品城的区位优势开展物流运输和物业租赁,每月可获大笔房租。”另据浙江省农业厅经管处长童日晖披露,公务员摇身变“农民”,除上述巨大获利外,还可以“农民”身份“合法”占有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份坐享年度分红收益。

    今年初,一纸举报信捅破了此一马蜂窝。应该说,义乌市委在铲除此马蜂窝时没有手软且行动快捷,新华社记者前往采访时,收获的“战报”有两项:第一、229名“农民”公务员的户口已迁回城里;第二、根据《公务员法》和党纪规章,当地特颁行《义乌市公务员户口迁移暂行规定》,力求把公务员非法当“农民”的违纪违法路径封死。

    这是一次必须的纠风行动,也是得罪“一大片”的差事,义乌市委决策层无疑得罪了229个公务员家庭。需要指出的是,农村宅基地的市场价值、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赢利能力,均与当地农村经济及城市化程度密切相关。在浙江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公务员身份耕耘仕途,以“农民”身份谋取“钱途”的“两栖公务员”群体,并非义乌所独有,而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这是一种新的腐败现象,它以变相侵占真农民的利益、制造新的社会不公为代价。这再次说明一个沉重的事实,在规制残缺或形同虚设的地方,反腐败与腐败的拉锯形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般被动和无奈。如今,义乌市已纠错,其他地方是否会紧随而动?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2011年公务员考试课程表
华图网校命中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