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考人生 > 社会新闻 >
“戒烟令”又让公务员尝“土政策”味道
2010-08-12 17:11  南方都市报 点击: 载入中...

  两个月前,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开展的禁烟活动中,全区正科级干部纷纷主动承诺“一个月内完全戒烟”。但随着时间推移,个别干部躲着领导偶尔抽一根烟的现象时有发生。8月10日,东坡区有关领导签发了一份新的禁烟自查文件,并且拟规定:凡承诺戒烟的正科级干部,如没有戒烟,需要戒了烟,再上班!(《华西都市报》8月11日)

  如果鲁迅是现在的公务员?

  虽然现行的《公务员法》第十一条第(四)项有这样的规定,公务员的条件之一就是需要具有良好的品行———这似乎可以勉强看做是眉山市东坡区出台上述规定的法律依据。但问题是:一个没有戒烟———但从不在公共场合吸烟的公务员,我们是不能界定其不具有良好品行的,否则,我们该如何看待烟不离手的鲁迅?

  政府的权力是有界限的,这一点不应该有争议。政府的权力界限如何确定?从自然法或法理来讲,应该以公共事务与私人事务的分界来确定。而吸烟尽管有害健康,但只要不在公共场合吸,毕竟是私人事务,公权力就无权干涉,就不应将戒烟视为公务员是否可以上班的依据。

  其实,一个良性的公权运行机制,既不容许个人利益进入公权,也不容许公权侵占私人空间,更不允许将公务空间与私人空间混同。这一点,即使对于公务员而言,也是成立的。公权必须对私权常怀敬畏之心,公权必须在私权面前止步。而戒烟与否,绝对是私权利行为,公权力可以通过合乎法律程序的渠道,来推广禁止公共场所吸烟,但不能干涉一个人是否戒烟,就算这个人是为政府工作也不行。政府的权力为维护公共秩序而存在,其界限就在于明确公权与私权之分。 □安隅

  “戒烟令”又让公务员尝“土政策”的味道

  分析一些“土政策”,往往能够令人发笑。比如周六加班的理由是为老百姓办事,但到底哪些部门需要周末加班,要多少人员才合适,均没有做调查,就一刀切命令所有人员一律到岗。而杭州市萧山区新公路才交付使用半月就砸掉重建,导致数百万元改造费用打水漂,直接原因是“杭州市相关部门来鸿达路视察,认为该道路会影响杭州的整体形象”。这就带来一系列的疑问,影响形象是如何认定的?是领导拍脑袋想出来的还是经过了严密的论证?由此可以看出,发布行政命令是多么随意。

  事实上,太多行政决策没有法规本该具有的严肃性,城市规划往往是跟随领导换届而更新。城市建设不仅对历史街区进行拆迁,还要废除前任领导的规划,甚至任内也任意修改,于是此类新闻层出不穷:武汉高档小区刚建5年被迫拆迁,江苏泰兴市政府公告拆迁刚建两年的新小区,福建祥坂小学斥资1500万元建造完工即面临拆迁……

  未经充分调查和严密论证就随意发布或终止的行政命令,涉嫌侵犯公务员阶层利益的少之又少,就已让公务员们叫苦连天。这证实了一个常识:法律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手握公共权力的官员也不例外,如果行政命令可以恣意践踏法律尊严,那么“土政策”也会伤及公务员队伍自身。公务员和公众应当达成共识共同监督权力,迫使权力服从于法律规范。 □伍少安

  强令“禁烟”不如靠制度“灭火”

  就事论事地说,东坡区政府完全可以选择更加人性化的禁烟举措,比如建立一套办公场所禁烟监督机制。既然全区的正科级干部此前均做出过禁烟承诺,不妨将他们的承诺作为一项特殊的考核指标,由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集体进行监督。在这样的监督机制下,如果再有个别干部未能信守诺言,对其自身的公信力势必造成负面影响。这样的制度安排,既有助于帮助他们逐步戒除烟瘾,显得更加人性化;也避免了他们必须在家“专职”戒烟的烦恼,不会影响到本部门的工作。

  当然,和内部监督相比,刚性的法律机制更具约束力。在我们之前,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摸索出了比较成熟的禁烟措施:按照美国的法律制度,大楼管理公司、餐馆和学校等机构有义务劝阻吸烟行为,否则将按照《室内清洁空气法》处以2000美元以下的罚款;在香港地区,包括餐馆在内的所有公共场所都要对香烟说“不”,一个烟头5000港元的严格处罚,足以让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烟民望而却步;而在新加坡,关于禁烟的法律条文细致入微,违反规定的烟民最高可能被判罚约1000新元或面临长达6个月的监禁,这使得新加坡正朝向世界第一个无烟国家迈进。只要结合我们自身的具体情况,这些“先行者”的成功经验都可以成为我们推行禁烟运动的决策依据。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2011年公务员考试课程表
华图网校命中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