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务员考试申论 面试热点全角度解读:水灾(上) 》一文中,华图叶老师分析了在近4个月的水灾中,各地政府的反应以及水灾形成的自然原因,本文中叶老师分析了水灾形成的人为因素以及预防和面对水灾的策略。
四、人为原因
1. 城市建设、管理的上的不足
每逢雨季,内涝成为国内许多城市的通病。城市内涝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能够深刻说明城市建设和管理上的不足是内涝的因素之一。
目前许多城市排水管网欠账较多,管道老化,排水标准比较低,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是造成内涝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不得不向地势低洼的区域扩张,可调蓄雨水的湖泊、河沟、水塘面积不断减少。同时,原有的农田、草地、林地逐渐被建筑物及不透水的柏油路、水泥路面取代,阻隔了雨洪向土壤的渗透,使得积水现象更易形成。
2.预警体系不够完善
一旦灾害被提前预知,就到了各种灾害预报预警机制发挥作用的时候,通过这样的手段可以最快速度的启动相应响应机制,及时采取预防补救措施。把灾害带来的瞬时降低到最小程度。但是这次洪灾,这一环节存在的问题是比较大的。如江西省抚州市唱凯堤决堤就没有及时的告知群众进行安全转移。而四川的相关部门,只是发布信息,称有较强的雨势。这个较强缺乏了明确的定义。
气象部门再度承受了巨大压力。广州媒体引用市民的质疑,认为气象部门预测迟缓。而在垫江县李白村,多位村民指责灾前政府部门预警不力,否则“至少能减少伤亡”
3.生态破坏严重损害了中小流域的抗洪能力
经过多年治理,长江、淮河等大江大河干流的防洪能力明显提升,但中小支流则险情频发、小型水库隐患重重。今年汛期,中小河流治理严重不足的问题再度凸显。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发生多处险情,支流洪水不断发生,湖泊、圩垸险情不断。著名水利专家沈国舫称,尽管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是超常降雨,但从根本上说是水土流失所致。国内各地生态破坏严重,加剧了水土流失,削弱河床泄洪和湖库调蓄能力。
4.天然湖泊面积大量萎缩,失去了对江河水位的调节作用
以“千湖之省”湖北为例,据水利部门统计,上世纪50年代,湖北省面积大于0.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106个,总面积7141.9平方公里,现同类湖泊仍有958个,但总面积仅2438.6平方公里,只有半个世纪前的1/3左右,调蓄洪能力大大降低。在全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大于10平方公里的湖泊中,萎缩减少面积9570平方公里,共减少蓄水量516亿立方米。“填排涝湖,造高尔夫”、“水库边上造别墅”的情况普遍存在。
5.河道的不通畅
八十年代以前由于林区的交通不发达,河道成了主要的交通运输要道,那时林区的河道林农几乎每年都会去清理疏通,便于借水运输木材;八十年代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林区公路遍布满山片野,似蜘蛛网状,修林道公路时规划不周全,造成了“晴得三天不见水,落得半天水成灾”的态势。
五、应对策略
1.做好预警机制,完善洪灾预防体系
形成快读有效的预警机制,形成快速有效的播报体系,成为当前应对水灾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做到:“早发现,早预报,早应对”。同时一个科学的洪灾预防体制和应急机制包括洪水预测、洪水预警、应急反应、防洪标准,对于重大洪水的评估和管理的结构以及技能等内容,但目前我们对洪灾的监测预警能力不强,特别是县以下基层政府急须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基层政府要真正担负气防洪救灾的主要责任。加强应急管理能力不强,改善技术条件,着力组织协调、提高领导重视、做到沉着应战,减少事故发生。
2.植树造林,注重环境保护
植树造林能够使水土得到保持,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我国许多地方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黄河流域,由于土质松散,每到雨季,雨水冲刷,大量泥沙流入黄河,致使河水变浑,河床增高,给防洪防汛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这次南方水灾的认为因素就是最环境的破坏,从而导致环境抵御水灾能力的下降。所以,植树造林,注重环境保护问题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长远之计。多植树,就可以减少水土的流失,同时吸纳更多的水分。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
3.恢复水道、湖泊的调节功能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我国湖泊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依然存在诸多矛盾,湖泊水面萎缩、水体干涸、水质恶化等问题十分突出。 湖区防洪能力依然偏低,特别是受河道淤积、城镇及圩区面积扩大、河湖面积减少等因素影响,防洪减灾的难度进一步增加。要以维护湖泊生命健康和可持续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坚持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相结合,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湖泊资源,依法严格规范和约束人类不合理活动,坚决遏制湖泊萎缩和退化趋势,全面改善湖泊生态系统,让湖泊休养生息,恢复生机。
4.加强城市排水工程建设
城市排水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渍、排涝、防洪的骨干工程。要切实加强对接纳、输送城市排水的管网、泵站、沟渠,起调蓄功能的湖塘、河道以及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的相关工程建设。提高城市应对暴雨的能力,避免出现城市“水漫金山”的局面。
总结
这些原因和对策的分析,只是这次全国范围水灾的一些微小说明,旨在加强考生对这次事件的了解。尤其是现在网上说的比较多的一种观点“水灾是天灾,更是人祸”的观点。所以考生更要记住那些人为原因。在对策上还有加强政府官员问责,加强监管排查等等细节问题,这些考生都应该做到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