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一经产生,就迅速走红,三年来,注册用户狂奔向“亿”,它发挥出的巨大作用,也让社会为之一叹。就在近期的药嘉鑫案、李昌奎案、郭美美到温州动车相撞等等系列事件中,微博毋庸置疑地充分发挥了冲锋陷阵的作用。鞭挞丑恶,弘扬正义,维护社会公平,彰显事件真相,促进社会自新,挽救道德沉沦,它走在了所有喉舌的前面,起到了央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远远做不到的作用。可以说,微博第一次给予了全民参与的平台,带来了公民意识的觉醒,它的出现应该是一脚踢开了公民社会成长的大门。
然而,面对微博日益的成长,其负面性何在?很多人如此发问,网络水军充斥其中,绑架社会舆论,假借公众之手达到某个特殊利益,这种情况的存在我们无法否认,但面对微博日益暴露的问题,该如何应对呢?封杀?屏蔽?……恐怕都不是办法。
我们在不断思索着如何想方设法去对付这些问题之时,其实我们本身就走错了方向。这些问题虽然存在,但并不没有处在正义与道德的对立面,它只是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众参与的推进,而附带产生的杂质而已。只要公民社会达到成熟和社会舆论的净化,问题迟早要被清除,我们没必要把微博的存在提到上纲上线的高度。反思问题,它的存在并不是微博自身的问题,而是整个网络社会存在的问题,虚拟网络决定了道德的自律性,导致了虚拟社会一定程度上的无序性,但我们也应看到正是这样的虚拟社会才让维护正义的成本降低,才会让每个网民敢于亮剑、敢于树立正义大旗,与社会丑恶斗争。
微博可以作为社会的一面镜子,社会道德指数高,微博道德指数就高;社会价值多元化,微博上的价值观也是多元化。我们不能明眼人装瞎子,社会中的不正义、不道德现象如此之多,微博作为一把利剑,让正义与道德在这里可以得到零成本的彰显,我们何乐而不为。
微博可能会为中国民主政治的推进提供一个平台,或者说提供一种新思路。民主不是公众狂欢,民主不是肆意而为,民主也需要制约,民粹主义不是真民主。民主应该是正义的,应该是道德的,应该是不损害大多数人利益的,而微博中的正义性和道德性正好符合这样的标准,但微博作为网络平台仍需得到制约,是“制约”而不是“管制”,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对正义的、道德的事物进行管制,于情于理都已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微博需要制约,但不能动用行政手段、而粗暴无理;也不能玩隔山打牛的游戏,通过“代表”人民意愿,借法律之手,而进行所谓的“依法治理”。微博中本身的正义性和道德性就已经决定它自身具有强大的自净机制,在微博上,人人都有同等的权力,人人的权力都互相制衡,只要机制成熟完善,就能产生对谣言、水军之类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