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关注 > 事件 >
一套房子透支几代人积蓄?9月楼市三大看点
2009-09-12 13:31  未知 点击: 载入中...

  我就是来看看,如果没有合适的就不出手了,毕竟房价涨得太高了!”9月3日,在2009北京秋季房地产展示交易会上一位看房者对记者说。

  的确,从“量价齐跌”到“量价飙升”再到“价涨量缩”;从土地流拍到“地王”归来;以往需要两三年走过的“路”,今年仅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这期间不仅楼市坐上了“过山车”,房价也上演了“撑竿跳”,这令很多购房者望而却步。但进入7月下旬,情况又在悄然发生变化,尽管房价仍旧“牛气冲天”,但已露出疲态。成交量则开始出现明显下滑。同时,多部门开始发文警示楼市风险,多种信号显示楼市正在酝酿调整,高房价也面临回调考验。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中国部分城市房价过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仅是普通老百姓买不起房子,中等收入群体也感觉很吃力。在高房价的挤压下,越来越多的家庭为了一套房子几乎耗费了一生的财富,甚至是几代人的积蓄,这已经成为了不可承受之重。

  中大恒基市场部经理张大伟表示,北京市的房价收入比达27:1,相当于夫妻双方不吃不喝努力27年才能买到一套房。而根据国际标准,房价收入比应维持在3至6的范围内才算合理。即便不把房贷因素考虑在内,北京市的房价收入比也高达17:1,远远高于国际标准。

  而每一轮楼市高涨,都会伴随着房产商轰轰烈烈的“跑马圈地”,热钱也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高价拿地,闲置不用,表面上看起来是赔钱的买卖,但账外的收益却远远超过账面上的损失。对于那些已经上市的开发商来说,由于融资的便捷,高价囤地更是自我扩张最直接的方式。一场串连融资、地价、房价的怪圈不断在国内楼市中上演。

  在高房价影响下,“啃老族”、“房奴”一族不断涌现,绝大部分的年轻购房人背后,常常有三个家庭在支撑———双方父母帮着出首付,子女自己偿还月供。即使成功买上了房子,每个月的月供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转眼间,又到了楼市传统的销售旺季“金九银十”,但和往年不同,住宅市场持续近半年的“量价齐升”的态势开始出现变化———楼市成交量开始出现下滑。这既带来旺势能否延续的担忧也引发了楼市将面临调整的猜测。中原住宅监测系统最新数据显示,八月中原所监测的九个城市住宅成交量,今年首次环比上月出现全面下降,平均降幅12%。按照降幅依次是,深圳-23%;杭州-22%、北京-14%、成都-14%、重庆-9%、武汉-8%、广州-7%、上海-5%、天津-3%。

  上海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认为,3至8月市场偏热,成交量非常大,已经透支了“金九银十”的能量,楼市恐难再现热潮。其中,一线城市年度成交量高点是6月,下半年成交量整体将步入下行通道。价格变化滞后于成交量几个月,下半年价格可能依然坚挺,但明年一季度有可能止涨,快的话年底就有可能出现涨不动的情况。

  高房价之痛:一套房子透支几代人积蓄

  房价正在重回“疯狂”状态。

  2009年上半年,北京房价涨幅近三成,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不断走高,逼近1.74万元/平方米的历史最高纪录,深圳房价创11个月来新高,广州位居全国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月度环比涨幅首位……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中国部分城市房价过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仅是普通老百姓买不起房子,中等收入群体也感觉很吃力。在高房价的挤压下,越来越多的家庭为了一套房子耗尽了一生的财富,甚至是几代人的积蓄,这已经成为了社会不可承受之重。

  房价飞涨的年代

  “从2003年到2009年,特别是2005、2006、2007这三年,国内房价上涨出现了过快过猛的势头,这几年房价至少涨了3倍。比如北京的现代城,003年的房价只有4000元至5000元,但现在已经涨到2万多元了。”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说。

  一般而言,估算房价合理程度的标准主要有两种国际通行的方法:租售比和房价收入比。如果以这两种指标来衡量国内房价,会发现国内房价涨幅已经显露出不合理之处。

  所谓“租售比”,是指每平方米使用面积的月租金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房价之间的比值。国际上用来衡量一个区域房产运行状况良好的租售比一般界定为1:300至1:200。

  根据国际上的一般情况,租售比大致在1:260至1:100之间。这就是说,如果把房子拿去出租,100个月至260个月,也就是大致10年至20年就能收回购房款。但是,现在中国的房价与租金之间的比例大致在1:400以上,超过1:500的也有。

  “房价收入比”,是房地产价格与居民平均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反映了居民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比值越高,支付能力就越低。

  房地产中介机构中大恒基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和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目前北京市的房价收入比已达27:1,超出国际平均水平5倍。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