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5·12”汶川地震两周年,也是“全国防灾减灾日”。在前天由省直机关工委、省政府应急办、团省委、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首届广东省直单位机关干部职工应急技能竞赛活动”上,一些公务员应急能力的欠缺,暴露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短板”。有专家认为,类似这样的应对能力“考试”应该在更多层面的公务员群体中推广。
突发事件首先考验公务员
从非典疫情到禽流感,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从开县井喷到北京密云游园踩踏事件,从辽宁孙家湾特大矿难到王家岭矿难……有专家指出,从近年来一些突发公共事件及处理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科学性剧增,但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研究基地研究员顾林生说,“特别是在一些突发公共事件中,由于身处政府各个部门的公务员是‘第一目击者’,他们所肩负的救援、减灾、重建等任务繁重,如果由于缺乏勇气、技能不足、管理不当,甚至玩忽职守的话,不仅会加重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而且造成的伤害和长远的影响可能比事件本身造成的直接损失更大。”
省政府应急办主任纪家琪也表示,近年来重特大事件多发,在抗震救灾救援、三鹿问题奶粉、防范台风“黑格比”、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突发事件中,公务员群体对应急管理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突发事件首先考的就是‘公务员’”,不少亲历突发事件的公务员共同感受到,“有没有应急能力就是不一样。”
10多人搭一个帐篷花20多分钟
“城市作为人口高度聚集的场所,减少人员伤亡应是对参与应急的公务员的首要目标。”团省委副书记陈宏宇说。在前天进行的省直单位干部职工应急技能竞赛中,一些项目“暴露”了部分公务员缺乏急救知识和体力。比如在“安营扎寨”项目的竞赛中,绝大多数团队都出动了10多人,基本上耗时20多分钟才能搭起一个“救灾帐篷”,慢的差不多要半小时;而在“一招制敌拳”项目中,有的参赛者还不懂得如何避开“歹徒”的要害攻击。
普及教育避免“有急不能应”
据了解,自2007年8月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以来,各级政府应对危机、处理危机的能力已大大增强,但如何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手段,仍是各级政府亟待深化破解的课题。
一旦遇到重大突发事件,负责应急管理的工作人员往往通宵达旦工作。纪家琪形容他和他同事的工作状态是:“时间支离破碎,睡眠半睡半醒,身体疲惫不堪”。
“竞赛可以有效地提高省直单位干部职工干预并善于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困难挑战的技能及体质,但日常的训练和教育同样不可忽视。”陈宏宇说,团省委目前就定期在中小学校、公共服务场所开展应急常识的普及,按照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应急技能的教育。
省政府应急办网站(中、英文版)作为全国唯一的应急管理专门网站,其首页最显眼位置是一张FLASH动画制作的大幅广东省地图,动态更新着全省各地市应急预警情景播报,各地正悬挂的预警种类及级别一目了然。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网站上的热点聚焦栏目就成为信息权威发布的平台,第一时间向公众准确、全面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