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的时候轰轰烈烈,干的时候平平淡淡,走的时候寂寥挣扎。”有网友对大学生村官的心路历程做了如此概括。
自2008年至今,潍坊逾千名毕业生陆续踏上了村官的岗位,毫无疑问,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需要他们的参与,年轻的知识分子也需要从基层得到磨砺,加深对国情的认识,但这—“双赢”的过程并不简单,伴随着各种冲突与妥协,很多大学生村官依旧迷茫。
作为—种就业路径,村官岗位提供了无限可能,也见证了种种尴尬。
政策吸引下的选择
小终(化名)大学的专业是通信工程,2009年夏天,站在毕业的临界点上,他回到家乡成了一名村官。
“以前确实是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当村官,”面对记者,小终笑容里有着些许怅然。好像一下子被打回现实世界,小终有些茫然,距离被“赶入”社会仅剩几个月的时间,和多数即将毕业的学生一样,他也开始奔走在一个又一个的考场上。数不清的面试笔试后,两份录取通知落在小终面前。
一个是成为某通信公司的技术人员,另一个便是成为村官。两次机会都来之不易,尤其是后者,2009年,潍坊市招考1703名村官,加上山东省属村官300名,2003个岗位共引来17000名大学生报名,其中包括近300名研究生。
小终去通信公司实习了一个月,驻昌邑。几个人一组维护线路,线路出现故障的时候很忙,其余时间,大家聚在一起打牌喝酒。
“简直是浪费生命!我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实习一个星期时,小终在日记中写道。一时间,带着对未知“村官”生活的向往,小终作出了选择,下乡当村官。
当然,对于小终们来说,“村官”的优惠条件简直“不可抗拒”:享受与所在乡镇街道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人员同等工资待遇以及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待遇;参加潍坊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笔试成绩加5分;参加县市区、乡镇(街道)各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笔试成绩加10分。在就业难、公考热的大背景下,小终们带着复杂的心情“下了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