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当年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格审查的只有8.5万人。此后7年,报考人数不断攀升,已连续三年超过百万,参加国考的考生人数比2003年暴涨了16倍。而今年,据统计,确认参加考试人数出现小幅下降,为103万。“高烧不退”的国考真的开始降温了?记者采访了中央党校教授蔡霞和部分业内人士,在他们看来,仅从数字上看,是有降的成分,但毕竟还有4961:1这样的热门职位,要说整体降温还为时尚早。
诸多“考碗族”
成国考分母
公务员工作的稳定性、前途的上升性以及人脉关系等,是考生对公务员岗位的最直观看法。报考者最为看重的是在政府机关工作蕴含的潜在机会,即可以结交社会关系,积累人脉资源。
但对于今年国考报名人数首次出现的负增长,中央党校党建部蔡霞教授向记者表示,不是说公务员“福利待遇好,保障更诱人”的条件不具吸引力了,而是很多考生更加理性的对待国考了,因为结果大家很明白,诸多“考碗族”都只做了国考的分母,面对几千分之一的录取比例,很多人不愿意再浪费时间、金钱。
虽说近年公务员公开招考是一种社会进步,笔试科目也是公平、公正的,但要如愿以偿,竞争毕竟很激烈,“我带过的很多研究生(论坛) 、博士生也会参加国考,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很有优势,但最后的结果都是白忙一场。所以,近几年,我都不再鼓励学生报考了,他们在其他领域或许更有优势。”蔡霞对记者说。
针对国考首次出现“降温”现象,蔡霞认为:“简单依据考试人数下降来界定‘公务员热’进入降温趋势,或许言之过早。其实,我们与其指责年轻人一窝蜂报考公务员,不如追问年轻人为何报考公务员?有必要约束权力,使权力不能具有太多附加值。”
经验门槛
很多职位条件“苛刻” 挡住报考者
今年的国考,大部分职位都限定了“两年工作经验”,这一门槛让不少应届毕业生望而却步。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录公务员从基层选拔人才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10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中考录的公务员有70%以上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而今年,这一比例将达到85%以上。这意味着今后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应届毕业生“三门干部”将越来越少。
记者在济南的部分考试现场采访时了解到,因为没有工作经验,不少应届生都认为报考公务员的路越来越窄了。而省城某公务员培训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从目前他们的咨询情况以及与考生的沟通来看,部分考生感觉,今年诸多职位的报考条件限制太严格了,比如,气象局职位报考者必须具备“大气科学”的专业背景并限定基层工作经验;中央编译局招考的一个“经典著作编译”职位,不但考生所学专业应为“政治经济学”,至少应该达到硕士学历,还要具备相当于大专以上德语水平。“这就把相当一部分考生卡住了。因此,考生们会更加慎重的选择自己的职位,以往部分考生会抱着试试看、练练手的心态参加国考,但今年,他们更理性了,在国考没有很合适的职位的情况下,考生们放弃了试一试的想法,开始全力备战省考或选调生考试了。”省城某公务员培训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地域门槛
地域差异让部分职位遇冷
今年“国考”招收的近1.6万个职位中,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一职以4961∶1的竞争比例高居热门职位榜首,这一比例已突破上一年最高的竞争比例4224∶1,再创历史新高。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183个冷门空缺岗位。记者注意到,除了限定条件过高、过严外,地域差异也是其遇冷的重要因素。例如,四川省国税局提供的两个税收管理的科员职位几乎没人报名,这两个职位的工作地点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此次国考中较为偏远的地点之一。
而在山东,国考报名人数不降反增,全省六大考区也较去年增加了考场。省城某公务员培训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关于报考职位的冷热问题其实每年都存在,主要还是和地域关系比较大,经济发达地区竞争会比较激烈。“其实国考从本质上并没有降温,只是局部地区报考人数略有下降,这只能说明很多岗位不太适合某地区的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