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说的“国考”,正式的说法应该是,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录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的笔试项目。
“国考”只考《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两门,考试一天结束,但其“相对”难度,可能并不输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论坛):2011年国考共提供岗位1.6万个,但报名考试并通过资格审核合格的141万人,平均竞争比达到88:1。
2011年“国考”已于前日开考并结束,报考考生连续三年突破百万,“热度”不减。但有一个新现象:据上海媒体报道,上海地区考生出考率在86%左右,缺考率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加约3至4个百分点。山东、河南等地也出现类似情形。
当然,百万考生中也有人选择继续“死磕”,这次不行,下次再考。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想。
弃考者一:竞争者太多
前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张凌(化名)弃考了。这原本应该是她第三次参加公务员考试,对即将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她而言,这次也应该是最重要的一次。“放弃的原因有很多。”张凌说,语气中并没有惋惜的意思。
她所报考的民政部某岗位共有1700多名考生报考,“1700比1,这概率和中彩票一样。”张凌说,“我对考上基本不抱希望。”她的专业是社会保障,这次能够报考的岗位少之又少,而且大部分都有基层工作经验的限制条件。她报完岗位后和同学一说,发现大家“不约而同”地报考了同一个岗位,“完了,一起做炮灰吧。”她的同学当时开玩笑说。
她弃考还有一个原因,是要跟随男朋友到上海工作,“即使考上了也不一定去北京。”
但她现在每天都还在坚持复习公务员考试,“读书看报做真题,上午两小时,下午两小时,晚上上网投简历。”她这样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为什么?因为还想参加上海公务员考试,而且不少事业单位、企业的笔试题和公务员考试题有些类似。
在张凌看来,报考公务员是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常规动作”,她身边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考过好几次,“一般是本科毕业考一次,研究生(论坛) 毕业考一次,加上地方公务员的考试,大家都身经百‘考’了。”张凌说,“我们最擅长的,也许就是考试。”
本科毕业的时候,张凌报考了广州边防检查总站,进了面试,却卡在了体检上。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张凌以本科学历报考了浦东干部学院,那是“考着玩,积累考试经验”。上周日的考试应该是她学生生涯最后一次“国考”,她却放弃了。
以后还会考吗?“那要看以后的工作状态和发展前景了……”她始终认为公务员是个稳定而体面的工作,尤其在养老和医疗方面很有保障,这也许是众多应届生对公务员考试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
“其实报考公务员就和投简历一样,只是一次找工作的机会,没有必要孤注一掷。”张凌笑着说,“反正交完考试费就有一次笔试机会,比投简历的成功率更高呢。”
弃考者二:找到了更好的工作
昨天,当和记者谈及自己放弃国考的原因时,王元(化名)显得很淡定,“没什么特别纠结的,在那一瞬间,我忽然想通了。”
王元,南京大学商学院的应届硕士生,原本今年报考了国家部委一个比较热门的职位,成绩不错的她本也通过资格审查。然而,考试的前两天,她下了一个坚定的决心:放弃考试。
“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已经拿到了一家金融机构不错的录用通知。”王元笑笑,“基本达到了我的预期。当初报考国家公务员,只是希望多给自己一个选择。毕竟那时候,手头一个录用通知也没有,心里慌嘛!”
自认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比较明确的王元,心里对各个职业的排序有一本清晰的账:“学习的是商科,自己也喜欢这个专业,又可以发挥专业特长,所以首选的是金融机构;第二选择,是做公务员,因为是女生,觉得一份稳定、有社会地位的工作也是不错的;再往下的排序,可以是当老师,因为有自由的时间可以支配……既然已经有了一,为什么还要去选二呢?”
“当然,我觉得就算这次去考,估计也是充当分母去了!”王元说,自己上网查过了,这个职位通过审核的居然有将近1000人!“查询报考人数后,我的心也就凉了大半截。老实说,这段时间,我又是忙论文,又是找工作,基本没怎么复习,更没参加什么公务员考试培训班,这怎么跟那些专业考霸们比呀?何苦去受那份痛苦的‘考验’?”根据王元的观察,“估计弃考的人这种情况居多。看到那么多人报考,就已经吓怕了。”
谈到对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持续热度,王元觉得完全可以理解:“现在大学生找工作不容易,能找到心仪的工作就更难。不可否认,相比别的工作,公务员的吸引力强。”但是,她同时觉得,“很多人并没有认真想过,比如,自己的性格和能力适不适合做公务员?你对这份职业的期待是怎么样的?你的专业知识会不会因此荒废?”她还注意到,这几年的“国考”招录说明,越来越多的岗位要求报考者拥有基层工作经历,“我想,即使毕业的时候没考公务员,以后想考也还是有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