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调查显示,2008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中,真正创业者或者有创业计划的很少。“首先是大学生村官的资金筹集机制未建立,个别县设立的创业基金在初期扶持、绩效考核评价和创业滚动支持等机制方面不能系统衔接。其次,大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机制尚未建立,在面对创业现实问题时大都束手无策。比如,创业项目如何吸引群众参与,进而实现规模发展就是一个令大学生村官们头疼的问题。”安徽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范丽娟对记者说。
担任歙县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张玉春创办的“中药材种植场”虽然已经开张,但她却用“倾家荡产”四个字来形容当初筹资之艰难。据介绍,种植场的开办,共支出16万多元,其中大部分资金都是她向亲戚借的。
“眼下,农村可以得到由国家提供的多种生产补助资金或贷款,但这些优惠措施大学生‘村官’却享受不到。”张玉春说。
7.汉滨区县河乡红升村的大学生村官罗志勇,2009年决定在村里发展20亩地做大棚蔬菜项目。成本每亩6000元,其中政府扶持4000元钱,可有些村民想不通,说什么也不愿意干。“许多东西都需要时间慢慢让村民接受,现在感觉有很多事要做,可服务期已过了一半。”来自四川的罗志勇坦诚地说,对于村官自己也是刚刚进入状态。
罗志勇的问题并非个例,许多大学生村官由于长期远离乡土,对于农村生活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根据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最近对100个样本村的大学生村官进行调查走访后,在谈及“合同到期后是否会选择留下”的问题时,有471%的受访者明确地表明选择留下。他们当中有的就是本地生源,已经考虑在当地安家;有的在当地创业的时候,自己也入了股,希望能继续留下来带领村民创业致富;有的认为通过三年的基层锻炼,积累了一定的农村工作经验,具备处理基层复杂问题的能力,希望能通过考核进入基层干部队伍以便继续发挥专长。
汉滨区县河乡党委副书记向荣平认为当好村官需要学习六个方面:一是政治理论学习,这是当村官的基本功。二是要掌握农村的法律法规和农业技术,自己懂了才能给村民进行宣传,其中首先是宣传好国家政策法规,其次要摸清全村的基本情况,给村民提供致富信息和技术。三是要做到依法办事、公平公道。四是善于团结,和村民多打交道,与群众多沟通多了解。五是做好突发事件处理工作。六是给村民指出致富的门道。
可要真正完成这六项任务不是一两年能够完成的,尤其是最后几条,对于以前几乎没有任何经验的大学生来说,需要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历练。
“三年的时间太短,大学生村官对于三农,对于村官刚刚嚼出点味道,就要离开了。”一位专家说。
8.轰轰烈烈的大学生村官工程,也让很多人担心:大学生当“村官”,只是走过场,留不住人。的确,由于村官没有任何编制,合同期一满,他们就得重新考虑出路。
从惠阳区大学生村官的就业协议书上,可看出组织部门想“留住人”的用心良苦。协议规定:大学生村官实行聘用制,服务6年。在这6年中,用人单位支持、鼓励大学生考公务员,服务满4年可参加区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给予适当加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在待遇方面,每月工资由区财政专项供给,生活补贴由所在镇负责发放,工资1600元,补贴600元,加起来每月有2200元左右。
与此同时,对大学生村官实行“严进宽出”的原则——在保证大学生服务期间福利待遇时,不限制大学生的个人发展空间,即大学生在6年间如果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可以另谋高就。
对大部分村官来说,任期满后的道路无非三条:留在基层继续发展、考公务员或考研、重新找工作。前不久的全省公务员考试,惠阳区的大多数大学生村官都参加了。
面对“你会一直留下来当‘村官’吗?”这个问题,大学生村官们坦言:不敢保证。“服务期间我绝不会当逃兵,但必须考虑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