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国家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申论热点 >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考试卷
2010-11-05 08:43  未知 点击: 载入中...

  申论模拟试卷(社会管理问题)评分标准与参考答案:

  说明:

  1、 前三道小题踩点给分,需按评分要点赋分,但不追求严格的统一,考生如能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出相同的意思,阅卷者应同样相应给分;

  2、 最后的大文章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考生是否展现出自身的能力,符合文章的要求和阅卷判断标准

  一、概括给定资料1、2所提供的主要信息,以便于有关领导全面客观真实了解问题。要求文字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500字。(满分25分)

  给定材料反映了在我国房屋拆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盲目扩大拆迁规模;二、拆迁补偿和安置措施不落实,人为降低补偿安置标准;三、滥用行政权力,违法违规强制拆迁。这些问题严重侵害城镇居民的合法权益,引发群众大量上访,影响社会稳定。(每点满分两分,共六分,根据每一点的作答情况,在0.5-2分之间给分)

  造成拆迁冲突的重要原因在于拆迁是否关涉公共利益缺乏严格的程序和界定;同时,被拆迁人却没有选择司法的途径解决问题,而是要采用了非理性的方式。(每点满分两分,共四分,根据每一点的作答情况,在0.5-2分之间给分)

  对此,国务院出台《关于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严格拆迁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拆迁程序,确保拆迁公平合法,严禁野蛮违规拆迁;辽宁副省长强调要做到逐户征求意见,想办法沟通,达到居民满意为止,实现“和谐拆迁”;政府部门要从过去直接组织房屋拆迁中解脱出来,实行“拆管分离”;国外政府通常强调按照被搬迁房屋的区位、用途等,合理确定市场评估价格;美国宪法中规定征收的三个条件:正当的法律程序、

  公平补偿 、公共使用,值得借鉴。(每点满分三分,共15分,根据每一点的作答情况,在0.5-3分之间给分)

  (二)给定资料14,提供了山西省方山县取缔网吧的案例及由此引起的不同的反应,请用不超过200字的篇幅对此事例予以点评。要求:联系实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满分15分)

  山西方山做法的善意出发点可以理解,有利于打击网巴经营屡禁不止的违法行为,挽救网瘾少年,“大快人心”。(该点满分3分,可在0.5-3分之间给分)

  但这种做法存在的问题在于善意但不理性,一刀切式的全面禁止网巴不符合行政处罚的法律程序,执法方式过于简单,侵犯了网吧业的正当权益,同时也关闭了当地获取信息和技术的通道。(该点满分3分,可在0.5-3分之间给分)

  对网吧,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在于:

  1、主要应通过科学行政、依法行政来进行管理;

  2、严格审批,加强监管,严厉制裁违法者;

  3、加强对青少年正确应用互联网的宣传教育。

  (共三点,每点满分3分,可在0.5-3分之间给分)

  三、假设你是某政策研究室的工作人员,请用不超过400字的篇幅,对材料中钉子户事件所折射出的房屋拆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满分20分)

  (答满以下六条中的任何五条即视为全面,每条满分4分,可在0.5-4分之间给分)

  1、要严格拆迁程序,确保拆迁公开、公正、公平;严禁野蛮拆迁、违规拆迁,严禁采取停水、停电、停气、停暖、阻断交通等手段,强迫被拆迁居民搬迁;

  2、加强与居民的沟通与协商,要做到逐户征求意见,想办法沟通,达到居民满意为止;

  3、要确保对被拆迁居民进行公正补偿,房屋价格评估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被搬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合理确定市场评估价格;

  4、政府部门要从过去直接组织房屋拆迁中解脱出来,严格依法行政,实行“拆管分离”,实现拆迁管理方式从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向注重依靠法律手段的根本性转变。

  5、严格科学界定“公共利益”,确保拆迁的确是公共利益需要,避免一些政府部门或企业假借公共利益之名随意拆迁;

  6、加强拆迁补偿资金监管,落实拆迁安置;

  四、在我国,如何完善社会管理,应对协调不同的利益诉求,促进社会和谐是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请你就我国政府如何妥善处理各类社会问题,写一篇文章,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求:自拟标题,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字数在1000字左右。(满分40分)

  文章的阅卷判断标准:

  一、文章的整体形式结构上:

  1、文章能紧扣主题,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结构紧凑;

  2、重点突出、方向正确,能够充分展现出宏观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以对策为重点;

  3、语言表达顺畅,文章内容充实

  二、对策部分:

  1、对策翔实、具体,具有良好的针对性;

  2、又能提炼到一定的高度、挖掘出一定深度,能够展现出良好的思想底蕴;

  3、对策比较全面,能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同时,对策与对策之间条理分明,不会显得琐碎、凌乱

  4、对策能充分展开,具有良好的说服力

  可根据如上标准和考生的作答状况区分文章的四个档次,并在该档次内给分,文章未写完可视情况定为三档卷或四档卷:

  一档卷:给分范围,30-40分;

  二档卷:给分范围,20-30分;

  三档卷:给分范围,10-20分;

  四档卷:给分范围,0-10分;

  参考范文:(该范文只作参考,应视考生的实际写作质量给分)

  完善社会管理和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变迁,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面临诸多问题。主要体现为:一方面,社会公益事业薄弱,教育普及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公共卫生保障能力薄弱,精神文化生活贫乏;另一方面,社会治安管理落后、治安环境复杂;安全生产事故不断,工伤人员生存状况欠佳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政府提供完善的社会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务,它们事关社会秩序的平稳、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和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序,是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直接影响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全局,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构建有着重要意义。

  故此,基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良好的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意义,我们必须结合国情,借鉴国外政府的做法,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完善。

  一、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坚持社会公正公平、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行政管理体制。第一、理顺社会各方面关系,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尊重社会各方的不同利益主体地位,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确保社会利益分配的合理化、公平化;第二、推行政务公开和政府职能转变,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务透明度,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及时发布公共信息,建立方便、高效渠道,增进政府与民众沟通交流,为群众生活和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便利条件;第三、完善中央和地方结合和统一的行政管理执法体制,加强职能整合与机构整合,比如,在市县城市管理领域、农业和文化卫生领域,推行行政相对集中处罚权和综合执法,解决部门权能交叉、多重多层执法、执法扰民问题;

  二、明确政府在社会公益事业、公共服务、社会公平方面的公共责任,避免完全市场化、唯市场化的倾向。一方面,将改革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领域,从专注效率转向兼顾效率与公平,从单纯强调经济快速增长转向强调发挥社会政策功能,坚持政府对社会公正的责任,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加大政府工作力度和财政投入,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提高教育普及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以及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三、完善社会保障,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增强公民生活的安全感和可预测性,形成覆盖广、层次高、功能多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加坡、突尼斯、的经验做法值得借鉴,比如,新加坡根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自助原则,建立了以中央公积金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突尼斯政府引导国有和私营部门积极参与社保体系的建设,社保覆盖面逐步由工薪阶层扩大到非工薪阶层、农民工、劳务输出人员等,同时增加了保障内容;

  四、制定、完善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规范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责任,如《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障法》《劳动保护法》、《劳资协议法》等;同时,确保政府行为的法律程序公开、公正、透明,尊重合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推进依法行政;

  五、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管,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一方面,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到基层,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另一方面,规范行业市场经营秩序,严肃处理违法违规生产等行为,加大执法检查和惩处力度,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地方政府的安全保障能力;

  六、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和民族精神等价值观念教育,形成和提升民族凝聚力,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增强道德素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比如,新加坡国会通过了经全民讨论的《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了“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的五大共同价值观,得到了所有宗教和种族的认同,并把它提升为新加坡的国家意识;

  我们要站在社会公平正义及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幸福的高度,进一步促进社会管理格局的完善,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

>>2012国家公务员笔试必看课程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优惠套餐A:全科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2011年公务员考试课程表
华图网校命中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