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招重德 功夫更在录用后
德才兼备,择优录用,这在《公务员法》中有明确规定。国家公务员管理局何以要对常规进行强调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现行公务员考录中,对德的考察和考核,已经形式化,或者因为考察不够深入、细致,没有考察到真情况;二是由于入口控制不好,准入门槛太低,使得一些公务员道德水平不高,为后面的贪污腐化、玩忽职守埋下了隐患。比如萝卜招聘、量身定做,或内部招录等,让一部分条件并不具备,自身品质不好的人进入了公务员队伍。假若在实质审查上更严一点,这种情况就可以得到杜绝。
道德并非一成不变,现在公务员群体出现的一些问题,更多的不在考试录用阶段,而是在录用之后。以现行公务员考录为例,其主要来源是学生、工人和知识分子,这部分人在未进入公务员队伍之前,整体道德并没有什么问题。但由于之后的管理不善,使一些人抵挡不了各种诱惑,从而离公务员的要求,离“人民公仆”的本质越来越远。时下,公务员队伍腐败年龄的低龄化,则足以说明,时下对公务员的管理方面,于品德管理和教化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真正的官德不是“考”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一个公务员的品德究竟高不高,思想究竟好不好,定量化和静态化都不是科学的方法。注重官德当然无可厚非,但怎么注重却是一门学问,这也是时下最需要解决的地方。从一些官员的“带病提拔”说明,现行的官德考察机制滞后和失灵,使工作处于静态化、定格化和表象化,重要的官德考核恰成了相对薄弱的一环。
如此而言,于官德而言,重入口固然重要,但后续的管理才是关键。如何强化官德考核,应有一套科学的制度设计和体系保障。将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结合起来,将对上和对下结合起来,特别要注重官员的群众印象,用社会评判作为官员品德优劣的主要依据,领导和上级说好未必好,群众说好才是真好——让群众去时时监督官员,从而使公务员不时检点自身行为,方能保持本色不变质。(燕赵晚报 堂吉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