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正式拉开了2011年国考的序幕。此时,考生最急迫地是想对国考公告有一个认识。鉴于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对公告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全面报道,因此,本文专门从考生的角度出发,并结合以往的经验,从新大纲中提炼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第一,理解政策 顺应形势 把握趋势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出现三大明显变化:第一,加大了对基层和生产一线考生的招录;第二,定向招录基层服务人员,如村官、三支一扶等;第三,探索从工人、农民中试点招录公务员。
面对这些变化,一些应届考生甚至会说,我们这一代每一步都没有赶上好政策。当然,大家的情绪可以理解:应届生们头疼没有工作经验,大学生村官们头疼不加分了。但是在变数面前,最有效的应对方法是:我们应当理智地把握推动这一系列变化的政策导向和内在因素,并从中把握考试趋势。举个例子,很多同学对于基层服务的政策变化(如取消村官加分项)有异议,但是大家一定要理解政策变化背后的动因,这样才能更深刻地把握现在应该做的工作,才能找准出路、立即行动。
首先,我们要想:加分是不是优势呢?是。但是这个优势表现在实际录取中到底有多少价值呢?我们并不知道。事实是,加10分你也不一定能考到中央机关。但是,政策变化之后,中央机关拿出100多个职位对大家进行定向招录,只要你表现得相对优秀一些,就很可能顺利跨入公职大门。正所谓“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就一定开了一扇窗”,如此一想,出路不就有了吗?
相反,如果我们不能用这样的角度理解政策变化,我们就有可能被一些其他因素所牵引。你会觉得没有那10分,自己一定是没希望了,会觉得自己怎么这么背运……这些消极的因素如果影响到了你的备考,则对考试十分不利。本来以你原来的复习状况没准儿能考得上,但由于你因为政策有变而心慌意乱不能集中精神认真复习,结果很可能名落孙山。所以在对未来趋势的把握和顺应是重点和关键,也是针对变化采取行动的基础。
第二,深入基层 了解社会 历练成才
我们知道,如今的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难题。政府、企业、高校、学生都在进行积极调整,以适应这样一种社会现实。
新的公考政策对大学生的前途来说,是有保障的。因为现在的政策导向,是把我们目前能够产生效果的政策形成一个组合、一个链锁。比如,原来应届毕业生去基层服务,总担心以后的出路是一个问题,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无论从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这些去基层服务的应届毕业生未来的出路。如此一来,应届毕业生就可以做一个坚定的选择和判断。
我们希望大家深入了解基层,了解社会,更好地和老百姓共同生活、同步成长。应届毕业生如果有了这样的经历,之后再到省级以上的岗位就任的话,就更容易在政策制定和完善上进行决策了。
这样一来,那些立志于在未来行政管理中施展自己才华的学生朋友就可以选择从基层服务做起,积累工作经验,然后再到副省级以上岗位施展自己的才华。这样一来,我们就将今年的招考政策真正落到了实处。
第三,客观分析 全面思考 正确选报
在理智解读了国考政策变化、确定了脚踏实地的职业发展规划之后,如何正确选择职位就成为考生们最关心的事情了,那么,如何选报适合自己的职位呢?
首先,我在这里要澄清一个概念,我看到在很多报道中,对很多政策细节问题的解释并不是很清楚。比如,有的报道中称国考85%的职位都要求有工作经历,这其实是一个误导。实际上,就现在的情况而言,这85%的职位仅仅是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招录的职位,而这些职位在国考招录职位表的9758个职位中仅占不到20%,因此,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还是有80%的市区县职位可以申报。
其次,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报考。比如,如果我是应届生,那么一些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的职位就不要考虑了。因为这里面有很多职位是要求有工作经验的。而且,凭心而论,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如果硬要进入需要工作经验的部门里,要承受的压力也是很大的。经验可以积累,从基层做起也不失为一种锻炼自己的好方法。
最后,我们要尽可能地从所谓的争论当中摆脱出来,并结合自己的情况来做出正确选择。具体的做法如下:第一,先问自己要不要考,如果要考就要顺应今年的政策。第二,要问自己如果报考,报考的一些基本原则有没有确立。我们不是简简单单的从一个单一的要素出发去确立这个基本原则的,而是要把很多要素组合起来,综合考虑的。第三,备考要花多长时间,耗费多少精力。如果决定报考,考生就要将自己的工作与学习进行一个统筹规划,以防止自己在艰难的备考过程中狼狈不堪、没有头绪。
通过以上的讲解,我相信诸位考生已经对2011年国考大纲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总结大纲特点,理性分析报考职位,最后顺利通过公考,走上自己梦寐以求的“红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