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时政热点 >
时事评点:有多少人因“贫困”庆功
2012-03-27 10:28  北京晚报 点击: 载入中...

   一直以来,带领人民脱贫致富是政府部门明确的奋斗目标。不知什么时候,这个目标在某些地方拐弯了。县领导干部历尽艰辛争当贫困县已经不是什么罕见的事。

  就在今年的一月底,由网民率先发现随后由媒体跟进的一条宣传标语被盛大围观:“热烈祝贺新邵县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成为新时期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这条标语的落款是“中共新邵县委、新邵人民政府”。

  戴上贫困县的帽子之所以成为特大喜讯,当然是因为国家对于贫困地区的特殊政策和扶持款。有官员甚至特别解释,用一顶贫困帽换得5.6亿扶贫款的进账,怎么看也是为当地人民做了件大好事。“我们不图个人升迁,只想百姓实惠,特意压低了一些经济指标,并且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衔接协调工作,可以说是受尽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委屈。”

  这两天,更不知有多少地方基层干部在“受尽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委屈”之后,终于“修成正果”。媒体报道,3月19日,最新的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名单对外发布,这也是该名单11年来的首次调整。据介绍,各部委对贫困地区、贫困县都有政策倾斜和非专项的转移支付。还有一些专门针对贫困地区的项目支持。这让“贫困县”的争夺非常激烈。相反几乎没有一个贫困县申请退出。

  11年后,只增不减的“国家级贫困县”名单终于更新了。调整后,592个贫困县有38个县被调出,又有38个新面孔入围。从理论上讲,这11年内,有94%的县政府坐享国家财政

  的巨额补贴,11年来却毫无建树,依旧让人民戴着贫困的帽子。也就是说,国家的扶持政策,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早有文章提到,国家级贫困县有“三大怪”:常露富、爱面子、干部多。且国家级贫困县中,有一些竟赫然跻身“全国百强县”。相关部门对如此乱象不作政策调整,继续“装糊涂”让某些地方政府明目张胆地钻国家政策的空子,这种做法,简直令广大纳税人心生悲凉。

  早有人说,只有贫困的百姓,没有贫困的干部。国家扶贫资金应该踏踏实实地落在老百姓头上,而不是以县为单位援助县政府,更不可以钱发下去不闻不问,让某些政府部门、一些基层干部一直安享国帑民脂,且“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现在,已经到了尽快调整或取消国家级贫困县制度的时候,建立起普惠性、广参与的扶贫机制,减少资源分配的中间层次,才是相关领导部门的职责所在。至少,不能再让“贫困县”的帽子成为上下其手瓜分国家资源的幌子!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