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时政热点 >
时政热点:当扫墓也搞攀比
2012-04-05 15:51  潇湘晨报 点击: 载入中...

   清明扫墓,老家乡间的小路上横满了各种颜色的轿车,挤得人无法正常通过。车里出来的人,有的是丈母娘家在我们村里,有的是亲戚在我们村里,虽然不常来,但上了年纪的村民倒也能认出来。

  那些打扮得像老板的人,烧的都是买来的冥品,有印着玉皇大帝相的5000元面值的“货币”、印着美国总统相的1000元面值的“美元”,还有纸汽车、纸冰箱、纸手机这些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冥品,排场相当大。村民一般都是烧自己折的黄纸,相比之下,要“寒碜”得多。

  那些人风光地来风光地走,如此热闹地祭奠一番,村民一般都能记住哪些人来过了,谁谁谁买了什么东西……在以后的时间里,这些信息将在村里被广泛传播和点评。

  今年来村里扫墓的人中,有个人我认识,他是村民松才的女婿。松才家穷,住了一辈子平房,生了一儿一女,女儿嫁到了邻村。后来,做起了生意的女婿总是嫌老婆娘家穷,平日里对松才并不待见,也很少到老丈人家看望,更谈不上给些生活费了。前年,松才患病去世后,女婿清明上坟倒积极得很,也肯花钱了。

  如今,人们对上坟越来越重视,但一些人愿意花很多钱,把扫墓弄得很热闹,无非是活人做给活人看,让村民瞧瞧自己是多么有良心。其实,我认识的那些人,有几个人生前对墓里的主人好过?有的甚至和逝者生前压根没什么来往,只因千丝万缕的亲缘,都来凑热闹作秀。

  当清明扫墓的排场花费成为衡量后辈孝顺程度的指标时,祭扫就变味了,成了相互攀比的金钱竞赛,这已严重偏离凭吊故人、寄托哀思的清明节的纯洁本意。拜金主义在哪里都盛行,讲排场的形式主义搁哪儿都蔓延,这种升级了的民间陋习,有什么力量能制止消除呢?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