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时政热点 >
时事评点:互联网提升公民参与
2012-04-10 15:07  人民网 点击: 载入中...

   互联网在越来越多的公共事件中扮演着舆论平台的作用,听取民意,传递民声,凝聚共识,无所不在的信息潮流将权力的运行置于阳光之下,保障着普通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互联网见证着社会文明的成长,推动着政治文明的前行

  任何不带偏见的观察者,都必然承认如下的事实:过去十余年间,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形成一股特殊的力量,点滴而持续地改变着这个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古老国度。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办公室传阅同一张报纸,全家人清晨收听同一台广播,夜晚围观同一台电视节目的图景,已经在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中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极大方便的互联网接入、无处不在的个人电子终端、海量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是论坛,是博客,是即时通讯,是微博……5.13亿互联网用户,3.56亿手机网民,互联网在我们的生活中织起一道巨大的信息网络。

  这张网络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迁,更有信息传播方式和舆论格局的悄然嬗变。互联网上,无数个原本属于“我”的声音,得以比特的形式,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汇聚成无形但强大的“我们”。历史上,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从未如今天这样,拥有如此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如此丰富的自我表达途径。技术革命的成果,使普通公民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参与到公共事务的讨论、表达甚至决策中来。

  过去数年间,从“周老虎”到“天价烟局长”,从“邓玉娇事件”到“宜黄拆迁”,从政策法规上网征求民意,到政务微博的遍地开花……互联网在越来越多的公共事件中扮演着舆论平台的作用,听取民意,传递民声,凝聚共识,无所不在的信息潮流将权力的运行置于阳光之下,保障着普通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互联网见证着社会文明的成长,推动着政治文明的前行。

  是互联网提升了公民的政治参与。“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通讯社”,互联网加快了信息流动的速度,丰富了信息流动的路径,改变了舆论的生成规则和运行规律,同时缓解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拓宽了民主渠道,为公民知悉、讨论、监督和参与公共治理提供了信息资源的充分保证。

  面对互联网大潮的冲击,我们欣喜地看到,不少地方的政务网站如火如荼,政务微博遍地开花,看到了党和政府因应时代、顺应民意,充分利用信息手段谋求善政的更多努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见证了少数地区和官员面对网络舆论“异见”动辄围追堵截。不同的做法,体现出面对变革,面对时代,面对历史责任的不同态度。

  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政治承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更多公开、更多透明、更多参与、更多沟通,这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根本变化。变化了的信息环境,必然要求施政理念和施政方式做出相应调适。

  不可否认的是,多元的信息环境也必然伴随鱼龙混杂、表达失序。然而,理性的表达习惯、成熟的公民素养,不会从单一的舆论环境中,仅仅依靠外力强制或道德教化生长出来;它们只能来自公民在公共事务和公共表达中长期的参与和习练,只能来自政府、公民与互联网企业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努力。

  公开引领信任、透明消弭猜疑、参与促进成长、沟通创造和谐。信息公开的趋势不可反转,公民参与的潮流不可拂逆。面对潮流,我们当力避消极懈怠、拒绝因循守旧,更当尊重科技进步的现实趋势,尊重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与合法权益,以更高的政治智慧、更宽广的视野、更开放的胸襟,谋求多元舆论环境中的发展与转型。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