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时政热点 >
时事评点:停工抗辱 别成昙花式维权
2012-04-18 11:27  华西都市报 点击: 载入中...

   4月16日,广东佛山南海区一家鞋厂,两百多名工人因副总的辱骂——“不想做就滚,你们脑子里装的都是大便”,而一起停工抗议。对工人们的指责,涉事副总则称是教育员工要明事理。(4月17日《广州日报》)

  很多时候,铺就尊严之路的“石子”,不是“做沉默的羔羊”,也非奉行暴力法则,而是不卑不亢地话语表达。以集体之力跟资方博弈,以停工抗议羞辱,工人们的讨说法之举,犹如以维权为主题的“大合唱”。

  维权“集结号”的吹响,直接的导火索是工厂管理者的羞辱。尽管当事人辩称“是教育员工”,可祸根已被埋下:在管理者的羞辱和傲慢姿态中,工人们普遍感到自尊受伤害,人格被戳伤。在正常的人际关联和企业文化中,对等尊重应是起码的“标签”。在利益磨合里,平等对话、合理协商,才是理性的权衡路径。

  该副总的无理羞辱,在“素养缺乏”之外,显然有更切合现实的生成缘由——在资强劳弱、工会形同虚设的格局下,所谓“工资谈判”、利益协调,往往是资本说了算,劳动者则普遍失语。强弱分明的畸形局面,助长了某些管理者的倨傲。再者,这些工人的身份多是“外来工”,总被政策习惯性漠视。该副总无视工人诉求,或基于同样心理:低估了工人的反抗能量,想用“一言堂”堵塞他们的权利要道。

  工人停工,与其说是因副总的“一句话”,不如归结为积怨难消。那句脏话,不过是工厂式规训与压榨的缩影,也是燃起群愤的引信。从报道中看,该鞋厂要搬迁,可搬迁后工人上班路程变远,有些工人意欲离开,可工厂却对他们没有补偿。工人的要求,理应在企业内部治理的框架下得以解决。

  将权利当“软柿子”捏,排斥底层话语,是这家工厂管理方的硬伤。只是,当“恃强凌弱”式管治遇上权利的自救,资本的逐利路,注定会遇阻。许知远说:尊严基于自我觉醒。工人们不惧“被辞退”风险,为权利而呼,这种觉悟让人慰藉。可欢欣之后,民意落脚点离不开“制度性兜底”——工会缺席,法律调节的困顿,不能悬而不决。不然,工人的维权“通告”,注定是一现的昙花。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