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申论考试,多数考生都感觉不错,但其实得高分者却廖廖无几,50多分是常见成绩,在地市级公招考试和招警考试中,申论能得70多分就算很不错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参加申论考试的考生失分究竟失在哪里?我们通过对考生考卷的分析,总结出了一些失分原因,希望可以引起考生的注意。
一、主要失分因素
(一)违背客观公正原则导致失分
申论材料来自于客观实践,又是检测考生行政能力的,因而它要求客观公正。因而,申论拒绝虚构和夸张,拒绝个性化与情绪化,拒绝考生片面地分析问题、作答试题。然而,在历年的申论考卷中,一直不乏个性化、情绪化的答卷出现,答案缺乏公正性,过于片面,这直接影响了考生的成绩。但申论并不排除基于客观事实和理论基础上的合理推理和想象,不必掩饰对好人好事的认同和赞许,也不必隐藏对坏人坏事的否定和批判。考生在作答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三思而行,审慎落笔。
(二)违背申论思路顺序导致失分
申论考试是通过对特定事实进行展开论述从而表明自己观点的考试。它要求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微观而宏观,具有较强的内在规定性。在解答申论各试题的过程中,都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思路。但当前普遍的问题是,很多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由于经验和视野所限,经常囿于就事论事,没有对给定资料进行必要的概括、提炼、引申、深化,所以文章上不了档次,特别是作文,以三类文章居多,经常得分在25分上下。所以总分在50多分的考卷屡见不鲜。
(三)违背申论表达要求导致失分
申论是一种虚拟行政行为,其行文应当具有行政机关行文的一般特征:准确、简明、规范、清晰、和谐。
1.准确
所谓准确,是指语言传输的信息绝不能有歧义。其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员、范围、性质、程度等必须明确,解释要具有唯一性。赞同、反对、肯定、否定,态度必须鲜明,不能含糊其辞。
2.简明
所谓简明,就是要剔除语言中一切冗余信息,将主要的信息凸显出来。要力求用最精要的文字符号实现预定的表达目的。
3.规范
所谓规范,有两层含义。一是文章中使用的词语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适于审阅者需要;二是要语出有据,不用方言,避免俗语,力戒生僻用语。语言应以得体、庄重为上。
4.清晰
所谓清晰,是指用语的条理清晰,应能把握主次,辨明因果,从表达目的出发,安排句序、段次;语句之间、段落之间都要体现出合理、严谨的逻辑关系,力求将意义传达到最佳。
5.和谐
所谓和谐,是指文章的理、据相谐。理,是观点、意见;据,是材料、实际情况。后者是对前者的支撑,二者要有必然的、内在的联系。"理"之正确与"据"之充实,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但在申论考试中,很多考生不能按照申论表达要求作答,申论表达过程中常常出现用词不当、语句冗长、文学化、专业化、抽象化等问题。
(四)违背申论作答要求导致失分
申论作答有其特定的要求,如对标题的要求,有的要求按给定标题作答,有的则要求自拟标题;对字数的要求,申论考试的每一道题都有严格的字数要求,如200字左右,不超过200字,在1000-1200字以内;对卷面的要求,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等等。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规矩,如果无视规矩、越规行事,那么一定会受到惩罚。在申论考试中,很多考生不能按照作答要求作答,如不写标题、字数太多、字数太少、书面潦草、段落失衡、标点不清等。由这些因素导致的失分是最冤枉的,也是最不值得的,因此考生不要轻视这些细节,而应该高度重视作答要求。
(五)知识性差错导致失分
申论考试的答案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考生知识水平的高低。在考生作答的申论考卷中经常出现一些很低级的知识性差错,有的甚至让人觉得非常可笑,这些知识性差错的存在给阅卷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种"深刻的印象"直接导致考生的试卷被贴上二类卷或三类卷的标签。
一位申论阅卷老师曾把他在阅卷过程中看到的一些问题写出来放到网上:"有人赫然写着'巴基斯坦曾经说过一句话',巴基斯坦原来不是个国家而是个伟人。有人说'宋代文学家韩愈说过',原来韩愈晚生了整整一个朝代。有人说'美国的119事件后,恐怖分子日益猖獗',119事件?是火警么?有人……"从这段话中我们看到了部分考生知识的匮乏,也可以感受到这位阅卷老师的愤怒,更可以预测出出现这些问题的考生的申论成绩。
因此,考生应该在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考试的过程中要保证写出来的都是正确的、自己所熟知的知识,不肯定的就不要写,以免错漏百出,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