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四川 > 公务员 > 考试动态 >
公务员欠贷 广元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牵头“追债”
2009-12-14 17:04  未知 点击:

  广元市政府“三停五不”的“追债”方式就像一场风暴,正席卷着广元。11月30日的“大限”,更像是一把命运的利剑,直指公务员“老赖”们的心理防线。

  200多个公务员,截至11月18日,10年间累计欠账571.02万元。一个人口50余万的城区,一个GDP200多亿元的地级市,为何会出现如此众多的公务员“老赖”?个人欠账还钱,本与单位无关,那么,广元市政府为何又以“三停五不”(即停职、停工、停薪、不提拔、不调动、不评先、不晋级和不加薪)的强硬方式为银行“追债”?历时数日调查,本报记者将为您解密广元市政府“诚信利剑”挥向公务员“老赖”背后的深意。

  ■案例■

  欠贷10年 2万变6万 他就是不还

  12月7日,记者致电刚刚成立数月的广元市清贷办获悉,公务员“老赖”还债情况仍在统计之中。

  “这不亚于一场‘地震’,震慑力很大。”广元市某部门一公务员向记者表示,广元市政府提出“三停五不”后,“欠贷”已成为很多公务员之间谈论的焦点话题,很多人因此“茶饭不思”。

  但仍有很多公务员“老赖”处于观望状态。广元市利州区信用联社介绍,该市工商系统一名袁姓公务员分别于1998年3月和7月,在利州区元家坝信用社、建银信用社贷款1.3万元和1万元,至今已经过去10年,但他一直拒绝还款。记者获悉,到去年10月份,其贷款利息就已达到4万元,接近本金的两倍。

  “钱并不多,他也并不是无力偿还,可是他就是不还,催了也没用!”该信用联社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袁某不仅不还钱,态度也很“强硬”,有时候还会说“你们起诉我噻”。对于下发的催收通知单,袁某也拒绝签字,“这意味着‘不认账’”。

  记者从该信用联社的统计表中看到,在袁某的拖欠贷款原因一栏写着“有钱不还”,该社工作人员表示,这些都是通过财产评估后得出的结论。在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等统计栏内,记者发现均为空白。

  12月2日下午,记者到袁某所在单位采访时被告知“不在单位”。其单位一李姓领导表示,袁某欠款的事单位都知道,但清贷办的公告只发给上一级部门,区一级领导也找袁某谈过话。至于其为何欠债不还,李姓领导表示这是私事,他也不清楚。该单位一名职工告诉记者,“袁某的经济条件不错,工作很敬业,还担任副所长职务”。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袁某手机号码更换频率非常高,单位领导都不清楚他目前的手机号码。

  另一公务员“老赖”情况则有所不同。广元市财政系统一桑姓公务员在3年前贷款4.5万元后,至今仍未还清。桑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不认为自己是 “老赖”,他对记者表示,欠债还钱是应该的,没有还清贷款的原因主要是他目前已没有偿还能力,并非“有钱不还”。桑某说,他现在还欠信用社贷款本息5万多元,另外在农行还透支信用卡1万余元,“我承认欠债该还,但我家庭破裂后一直一个人过,每月只有2000多元工资,清贷办要求我年底前全部还完,这咋个可能嘛”。

  ■背景■

  200多个公务员缘何沦为“老赖”?

  如此众多的公务员沦为“老赖”的背后,究竟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呢?广元市清贷办一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时间跨度比较长,所以公务员“老赖”形成原因也比较复杂,“有人已经死亡,也有人由于各种变故无力还款,还有些人早已不是公务员”,他认为恶意拖欠的人并不多。

  对此,广元市很多金融机构并不以为然。在某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提供给记者的一份公务员“老赖”统计表上,记者看到,在200多人的名单上,均详细地标明了所在单位、职务、贷款金额、贷款时间和拖欠贷款原因等。而这些公务人员贷款用途也是五花八门,有说用来打井的,有买车买房的,有养猪经商的,也有用于资金周转的,还有购买女士用品的。

  记者统计发现,这些贷款单笔额度并不大,多数都在1万~3万元,但在贷款时间一栏则显示,很多人拖欠时间已经长达5年,部分甚至超过了10年,很多人的利息额度已经远远超过本金,其中8成以上拖欠原因被标注为“有钱不还”,还有10多人的拖欠原因为“恶意拖欠”,“无力偿还”的只有少数几个。

  “公务员‘赖账’贷款主要集中在1996年到2006年的10年时间内”,业内人士表示,正是这10年间,公务员还贷的信用越来越差,“欠账不还”的土壤也逐渐形成,并开始进入恶性循环。很多公务员针对“欠贷”采取了“踢皮球”的方式应对,“银行找他还,他说没钱;上级部门问,他说要还,但就是不还;当涉及到权力部门的时候,银行催债则更显得无能为力”。

  采访中,广元市财政系统桑姓公务员认为,出现这种状况,银行也应承担一定责任。他说当年贷款比现在容易,尤其是银行工作人员三番五次向他推销信用卡,自己也就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造成“窟窿”越来越大,而每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已经让他无力还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广元投资贷款渠道并不宽广,所以也导致“找公务员贷款”成为众多金融机构的优先选择之一。有关专家对此表示,正是由于金融机构和公务员之间的利益纽带关系,才使得不良贷款的雪球越滚越大。

  但对于“贷款容易”的说法,广元市很多金融机构也表示出了不同意见。某金融机构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由于在借贷人中,很多都是公检法等一些权力部门,“也不好不贷”。记者从一份统计表中看到,在利州区信用联社的公务员欠贷名单中,公检法系统工作人员占了近3成。

  众所周知,解决“赖账”的最有效途径当属法律手段。但记者在广元市调查发现,尽管出现大量的公务员“老赖”,但金融机构通过法律途径催债的并不常见。这又是为何呢?某金融机构相关人士表示,“都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也不好撕破脸皮,而涉及到监督和执法的公检法工作人员,由于其特殊身份,催贷也会遇到一些麻烦,执行则更为困难”。

  ■成效■

  不良贷款率已比年初下降约13%

  “这下好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牵头‘追债’,应该可以解决公务员欠贷老大难问题了”,针对广元市成立清贷办帮银行“追债”,该市许多金融机构都表示“前景乐观”。某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12月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仅11月23日召开清收工作督办会以来,就有60多个公务员还清了贷款,“以前这是很少见的”。

  记者从采访中获悉,广元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赖账”的571.02万元,在广元市的到逾期贷款中所占比例并不大,甚至可以说“很小”。截至5月31日,广元全市党政机关及公务员到逾期贷款总额6.5566亿元(其中单位5.409亿元,个人为1.1476亿元)。

  “三停五不”的强硬措施在广元前所未有,震慑力更是深入每一个机关单位。那么,广元为何会以如此大的力度帮银行追债呢?

  “数额虽不大,但公务员‘赖账’已经给广元金融生态带来了很大影响”,该市某金融机构相关人士表示,这不仅影响到了政府的诚信形象,也给社会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模板”。广元市的金融诚信环境已出现一些问题,多年以来,不良贷款率都在8%左右,加上地震因素,去年已到高位。

  更为直观的影响则来自银行贷款。据该市政府部门一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广元市目前尚无上市公司,投融资渠道非常单一,“只有从银行贷款”。而近年来,很多金融机构也以广元金融环境“并不乐观”为由,多次拒绝借贷。

  “这并非其中的主要因素”,作为广元市清贷办领导工作小组成员之一的广元市银监局局长杨文海表示,广元市政府以如此大力度追债的主要原因是广元市正在抓紧进行灾后重建,国家投入也非常大,为防止在大投入中产生大不良,省上将广元市定为打造诚信金融生态环境的示范市,“公务员清贷是一个突破口”。他说,在清贷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解决广元金融环境的“历史包袱”,另一方面在创建良好金融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突破性发展。

  “因此,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亲自‘挂帅’,由纪委牵头,并从各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抽调专人成立专门的清贷部门。”他说,毕竟光靠金融系统的呼吁力度是不够的,有了清贷办,就可以把金融以外的力量调动起来,使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多管齐下,力度就会更大。这样,不但可以使银行资金良好运行,同时也能够改善广元整体的金融环境。

  为此,广元市委专门向各部门和区、县下发了《进一步做好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到逾期贷款清收工作的通知》(广委办【2009】100号)并制定了具体的清收方案,同时提出将市本级公务员的原计划30%的清欠标准提高到了100%。

  “尽管公务员欠贷的数目不大,但是以公务员清贷作为突破口则表明了政府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的一个姿态和决心。”广元市清贷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就可以培养公务员的还贷意识,进而影响全民的诚信金融意识。而这一做法也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广元市目前不良贷款率已经比年初下降了13%左右。

  广元市清贷办相关人士也表示,这次清贷将对公务员的欠贷原因进行详细核查,保证真实性,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同时,“逗硬不含糊”,而曝光名单和“三停五不”的大方向是“个人贷款私贷私用、具备还款能力且到期未还”。

  如何有效防止

  公务员“老赖”的产生?

  10年时间,广元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就产生了200多名“老赖”。公务员“老赖”产生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又如何有效预防呢?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认为,公务人员拖欠信用社贷款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从信用社自身利益来看,“择优机制”在起作用,现在,各地方政府欠款都比较多,公务员欠账比农民欠账更加有利可图。其次,信用社自身的能力建设不够,现在的信用社跟政府的关系都过于密切,行政色彩浓厚,平级或下级政府机关很容易从信用社取得贷款。此外,信用社的管理不善,也导致了呆账的出现。

  毛寿龙认为,要从制度上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公务员规范方面入手,要将公务员的个人财务档案公开。这方面可以借鉴各地已经零星开始试行的公务员个人征信制度。此外,在信用社建设方面,也要重视政策性的调整。如何在制度上切断行政干预,使资金使用不受政府权力的干涉,理清信用社和政府的关系是个需要研究的问题。从银行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发挥银监会的作用,面向市场,做好银行监测。本报记者 韩利

  相关链接

  四类人贷款最容易 公务员居首

  哪些职业私人贷款最容易?公务员、医生、教师和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高级白领。记者采访多家银行获悉,公务员因供职政府和收入稳定最被金融机构信任。

  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专门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的细分中,该行主要分为无担保贷款和担保贷款,但无担保贷款只针对公务员、科教文卫等特定行业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工作稳定,收入高,个人信用好,还款能力强”。

  “如果按照职业排行的话,公务员应该排首位。”某银行专门负责贷款业务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银行最看重稳定的工作和细水长流的收入来源,而非一时的“富贵”。一些银行负责贷款业务的工作人员也认为,如果要排行的话,应该依次是公务员、医生和教师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高级白领,“即使他们已有多张信用卡,银行也愿意去找他办”。(韩利)s

>>考生必看:2011年四川公务员面试课程 红领摇篮班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华图网校命中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