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公务员热”大可不必“大惊小怪”

“公务员热”大可不必“大惊小怪”

A+ A- 2010-12-09 08:40  |  未知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12月5日,2011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在全国同时举行。在解析这次公务员考试新特点的时候,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司长聂生奎提到一个现象——“公务员热”首现降温趋势。但随后有媒体分析,数据有时很具象,有时又很迷惑。事实上,只要看看这次“国考开幕”人潮涌动的壮观场景,还有报考与录取为63.6:1的比例,特别是某个职位高达4961∶1的激烈竞争,恐怕这样的数字“降温”还远远不够。

  不论今年所谓的“国考”是首现降温还是持续“高烧不退”,在笔者看来,都属一种正常现象,大可不必对其“大惊小怪”。公务员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可以说他们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方向,他们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服务发展的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从这儿个高度讲,采取“万里挑一”的方法选些优秀的人进入公务员队伍,实乃国之大幸,民之大福。

  不可否认,在就业压力巨大的今天,公务员岗位的稳定性是百万大军趋之若骛的一方面原因,进入公务员队伍就是端上“铁饭碗”,进入“保险箱”,这是长期以来公众形成的共识。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这一现象也将不复存在,不但要畅通公务员的“入口”,实行逢进必考,而且要畅通“出口”,将不适合、不胜任的清除出公务员队伍,最终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同时,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将逐步缩小各行各业的收入差距,公务员收入高的现象也将成为过去。

  总之,“国考”的热与消都是一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当国家综合实力达到一定程度,真正达到没有高低贵贱,只有分工不同时,“国考”也就不会如此这般被人们密切关注。现在我们需要的是以一种平常心去面对,大可不必“大惊小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