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时评:用"公众满意度"考核政府
何谓“公众满意度”?就是指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可程度。8月6日晚8时半,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如约出现在微博上,与网民畅谈“公众满意度”。
蔡奇之所以与网民谈“公众满意度”,源于今年浙江省首次在实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增设了“公众满意度”指标,其权重占到了对一个干部总体评价的20%,而“人均GDP”仅占到常态性指标的3%。这对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具有导向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这根“指挥棒”所指的方向,逐渐从GDP转向了公众满意,可谓是一个可喜的进步。
长期以来,我国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上存在两大缺陷:一是“唯上”。政府工作做得如何,谁说了算?过去,往往由上级来评价,这显然是不够的,对政府工作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公众。同时,干部升迁更多是由上级官员的意志和主观好恶决定,而不由下面的群众来决定,“公众满意度”对一个干部升迁的影响几可忽略不计。这种做法导致现实中一些干部只“唯上”而不“唯下”。他们只对上级领导和官员负责,而不对辖区里的老百姓负责。显然,这种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违背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服务理念,是造成一些干部作风漂浮的根源所在。
二是“唯GDP”。一些地方的干部考核陷入GDP至上的悖论,只追求GDP数值的增长,而对民生福祉、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收入分配等有所忽略。这种做法导致现实中一些干部追求轰动效应,热衷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搞大拆大建、快上抢上,虚报工作业绩,违背了科学发展的理念,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位置不同,决定了视角不同。群众对干部的评价和领导对干部的评价,往往并不一致。群众对干部的要求更高,眼光也更准。考核干部设“公众满意度”的意义在于,它能有效地改变以往干部考核中“只唯上、不唯下”的倾向和“唯GDP”的做法,把干部的好劣交由群众来评判,把干部升迁的决定权在一定程度上交到群众手中,让权力真正为人民服务,让干部真正对群众负责。
据悉,浙江的“公众满意度”指标包括廉政建设满意度、公民权益保障满意度、民生改善满意度、组织工作满意度、生态环境质量满意度5项。届时,浙江省统计局民意调查中心将通过电话随机调查的形式,向老百姓征集民意,以确保“公众满意度”的科学性。浙江这一做法体现了我国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上的一大进步,这种进步彰显了权力本质的回归。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