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时评:社会组织为何屡被丑闻击中
即使一个“中爱联”倒下了,还会有新的“中爱联”涌现出来,一些以交易虚拟荣誉为主业的社会组织总是屹立不倒,非法交易链条始终不能截断。个中原因,岂不令人深思?
最近,深陷评奖丑闻的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的一些非法敛财内幕又被曝光:“中爱联”因多年未年检,社团开展正常活动必须的《社团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早已过期,没有合法身份的秘书长在无证状态下伪造过期的登记证和代码证,私设银行账户,并开展违法活动敛财,花200万可担任该会常务理事。
以花钱、拉赞助等形式换取名头的交易一直半公开存在着。不仅是“中爱联”这样的“无证”社会组织,在不少领域,具备合法资质的社团、亦官亦民的协会、学会和其他名种名义的机构,都有类似利益链条存在。有名头的机构乐得将名头拿来设租,能忽悠的中间人以此寻租,有需求的人最后买租。这种模式存在已久,之前也不是没有丑闻曝光,但我们总是能发现,尽管链条中的各方,未必不知道那些被交易的荣誉、职位本身不具有真正价值,甚至很可能就是一场局,却总是有人愿意投入局中。结果是,即使一个“中爱联”倒下了,还会有新的“中爱联”涌现出来,以交易虚拟荣誉为主业的社会组织总是屹立不倒,非法交易链条始终不能截断。个中原因,岂不令人深思?
从更深层面看,这种现象的存在,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培育。一方面,真正积极参与和辅助社会管理,真正为社会和行业办实事的社会组织还不够发达,其正面价值要么还不为人们所了解,要么还在萌芽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带有鲜明官办色彩的社会组织就凸现了出来。这种类型的组织,与权力资源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自然备受“青睐”。另一方面,社会运行当中部分存在着的板结化现实,也在实质鼓励一些人打有官办色彩的社会组织的主意,期望通过获得某种头衔,以改善其社会地位,扩大社会交往,以获得现实利益。还要看到,对于社会组织既缺乏及时、立体、有效的监管,也缺乏正向的帮助,令社会组织成为违法活动的易发地。以非法评奖敛财的“中爱联”的内幕,由网友率先曝光,“无证”违法活动时间长达五六年始为人知,从中可知,外部管理近乎失效。
社会组织对于社会管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屡被丑闻击中,只能破坏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进而波及社会管理。与此同时,政府公信力也将连带受损。让社会组织少一点丑闻缠身,多一点发展空间,需要对社会组织的非营利性质给出更精准的定义,需要褪去一些社会组织的“官办”外衣,以杜绝寻租空间,需要改变对社会组织“严进宽管”的管理模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