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热点时评:为安居梦撑起法律保护伞

热点时评:为安居梦撑起法律保护伞

A+ A- 2011-10-19 08:33  |  人民网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立法先行是不少建立了保障房制度的国家的共同举措

  一国住房保障体系的构筑,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前瞻性的长远规划,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更涉及公共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一旦处理失当,不仅会浪费大量社会资源,影响低收入群体住有所居的实现,甚至会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

  法律,无疑应该成为最有力的维护力量。

  法律具有稳定性,以法律的形式将与保障房相关的政策固定下来,不容易因人为因素变化导致中断或者变动;法律具有权威性,当实施中遇到问题,法律的问责,往往也更为有效。

  最近,深圳、陕西、河北等地陆续出台了有关保障房的相关管理办法,而今年的两会上曾经传出住房保障法正在制定中的消息。这些都是积极的信号。这意味着在保障房事业大踏步前进的同时,相关法律的配套也在跟进。但保障房建设、分配等诸多环节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也像是一种敦促,敦促这样的过程应该更快一些,也更扎实一些。

  在这一过程中,笔者认为,有3个问题需要通过法律加以明确。

  一是保障房应该保障谁?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大干快上的建设后,这些房子究竟应该谁来住?应该符合什么条件?保障范围多大才合适?如果发生了骗保,如何处罚?只有通过法律,明确限定保障对象的资格,才能实现应保尽保,才能让那些试图钻政策漏洞的人无计可施。

  二是保障房应该谁来建?中央和地方、政府和社会,各自应该承担何种责任?谁是责任主体?一旦出现了保障房质量问题,谁来问责,应该问责谁?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各自权利边界,才能有效分工,更好地形成推动保障房建设的合力。

  三是保障房应该怎么建?土地从哪里来?资金应该如何筹措?每年应该以何种幅度推进?对于参与保障房建设的社会力量,究竟应该如何加以鼓励?明确了规划,才能形成保障房稳定的供应体系,才能避免盲目和一阵风式的推进,才能实现资源最有效的利用。

  有全国层面法律的统筹,有地方层面规章的配合;有对保障对象的清晰界定,也有对违规者的有效处罚——希望能建立、完善这样的法律体系,为保障房建设撑起保护伞,护佑人们的安居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