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热点时评:从文化焦虑到文化自信

热点时评:从文化焦虑到文化自信

A+ A- 2011-10-20 11:03  |  人民网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布了公报,全会以文化建设为主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公报字里行间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引人瞩目,令人深长思之、感慨系之。

  晚清以降,中国人始终处于一种深刻的文化焦虑之中。曾经领先世界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如何在西方现代文化的挑战下存续,成为无数中国知识分子探求的主题。那个时候,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是缺乏自信的,这一点从当时一些知识分子提出“废除汉语”的激进主张中就可见一斑。

  这种文化焦虑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也没有彻底消除。开放之初,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尽快扭转落后的经济,改善群众生活,全国上下聚精会神于经济建设。尽管党和政府也一再强调“两手抓”,但在实际工作中,经济工作的考量要明显优先于文化建设。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这种文化焦虑甚至更加严重。面对国内文化市场的逐渐开放和外国文化产品的大量涌入,我们能守住自己的文化阵地吗?“狼来了”的呼声不绝如缕。

  这种焦虑最终因文化体制改革而渐趋消弭。经过文化体制改革的洗礼,中国文化的面貌焕然一新。就规模而论,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出版大国、第一电视剧大国、第一动漫大国。每年输出国外的各种图书、音乐、影视版权近6000种。今天中文是世界第二大传媒语言、第二大商务语言。今年8月,美国副总统拜登来华访问时多次提到,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选择中文作为第二外语,就连他的孙女也开始学习中文。

  中国人已经不再为中国文化的前途和命运而焦虑。我们所要考虑的是如何从“文化大国”迈向“文化强国”。而这正是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

  看看历史上中国人的各种发明创造,就足以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民族。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是不合理的体制压抑了中国人的创造力,只要拆掉体制藩篱,中国人的创造力当令世界惊艳。

  因此,下一阶段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继续打破所有束缚文化发展和文化创造的体制机制弊端,创造一种能够使各种文化要素自由涌流,使人的创造力充分发挥的制度环境。公报中说到:“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可以想见,随着党对文化的领导日趋完善,各种扶助政策的配套落实,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力一定会绽放出夺目的光辉。

  平心而论,和中国当前的国际地位相比,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还不够强;和经济的发展速度相比,中国文化的前进步伐还不够快;和民众的文化需求相比,中国文化的供给不论是量还是质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这一切都需要中国文化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在这样一个节点上,全会通过的《决定》必将给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增添强劲动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