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从北大周校长的"化学之歌"爆红网络说开去
一曲《化学是你 化学是我》,让北大校长周其凤成了网络红人。当下,如若不是故意为之,做网络红人的滋味定是不太好受。以这“化学之歌”为例,众人围观,非议不断,否定者斥之“不伦不类,天雷滚滚,斯文扫地,仅供娱乐”,肯定者则谓之“朴实,很爱,让人会心一笑”、“科普本就如此”……
细细想来,此事能引来如此汹涌的围观大潮,无外乎“北大校长”这个颇具眼球吸引力的标签,倘若不是北大校长填词,这首歌恐怕根本就不会有人问津,更遑论成为超越《忐忑》的“神曲”。列位网民消费的,实质并非歌曲本身,而是借此机会调侃教育,表达对当前教育现状的担忧,这种心境可以理解,但一首歌曲,实在承担不起如此沉重的含义。
实话讲,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这首歌的确无过人之处,可谓水平不高。然而这不过是身为高分子化学专家的周校长应学生请求,为“国际化学年”在中国推出的“化学之歌”征集活动而作,以周校长的专业背景,能做到这一步,已属不易。这一辈理工科的学者,多是分科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并无文理交融,中西汇通的学术根底,连周校长自己也坦承:“语文学得也不好,不会写诗,更不会写歌……所以很勉强……”然而即使如此,周校长还是满足了学生的请求,并且从直白但不乏真诚的歌词当中,我们还分明能感受到一个学者对于自己专业的热爱。单就这两点看,周校长值得肯定。
而且,这种颇具娱乐精神的事情,恰恰是中国大学缺少的东西。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批评大学校长板着面孔,跟学生愈发疏远,越来越像官员,并为这种趋势蔓延而忧虑。如今有周校长这样标新立异之举,即使水平有限,但仍有积极作用,社会又何必对此苛责不已呢?况且,无论许智宏校长高歌《隐形的翅膀》,还是李培根的“根叔式演讲”,都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和赞誉,何以到周校长这儿,就变成了“不伦不类,斯文扫地”了呢?校长能唱能说,难道就不能写么?
其实,无论是高校还是民间,不妨对此更加宽容一些,严肃的学院做派和活泼的娱乐精神,都是一个现代大学不可缺的。而作为一校之长,即使要注重师道尊严,但偶尔即兴发挥一下,表露出娱乐活泼的一面,似也并不为过,况且北大素有“兼容并包”的传统,更应在文化多元方面做出表率。常言道,会玩的人才会学习,笔者以为,什么时候大学里面活泼的人越来越多了,世界一流大学也就越来越近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