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0:15的败绩“踢”痛了谁
【背景材料】
日前,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0:15败于俄少年队的消息引发网民关注。为挽回颜面,北京小学足球冠军队约战俄罗斯少年队,又以3比7的比分输掉比赛。此消息引发网民多角度热烈讨论。
【相关评论】
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惨败俄罗斯少年队的消息传来时,我正在和报社体育部几个记者一起吃饭。对这种消息,他们早已见怪不怪。一个记者不无伤感地说,“前几年,国足不行还有国奥;国奥不行,还有少年队,起码少年队还偶尔能在国际友谊赛里夺个冠。虽然知道中国足球问题很多,但我们起码觉得中国足球有希望。”可当俄罗斯追风少年用无情的15:0灌倒地坛小学的时候,想必大多数中国球迷心都彻底凉了。
【热点评述】
到底是什么让中国少年足球队们也“雄”不起来呢?究其根本,原因如下:
首先,是参加足球运动的人少了。回想十几年前读书的时候,几乎每所学校都有足球队,高年级的带着低年级的踢球,校际之间也经常有比赛。没有场地,用几块砖头就可以当球门,男孩们一放学扔下书包就踢。反观现在的孩子,连上学放学都要家长接送,哪里有机会去踢野球。当俄罗斯少年们在街头踢足球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挤在奥数班、培优班里。民间缺乏基础,怎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优秀苗子参加足球运动,并最终聚拢到国家队旗下?
其次,现行的一些体制,阻碍了足球运动的健康发展。现行的升学制度,也并不鼓励体育成绩。虽然刘翔一赛成名天下闻,但是鼓励孩子们从事体育运动的父母仍是少数,因为这事付出大、成本高、回报率低。金牌为上的功利主义思想、普通运动员缺乏保障,导致足球等运动也成为一项高风险“投资”,孩子们一旦成为不了专业运动员取得不了成绩,就会面临失业的危险。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沦为搓澡工、世界冠军张尚武街头卖艺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第三,足球圈的不良风气也影响到了对青少年苗子的选拔。在不少地方,好苗子没有家庭背景,没有金钱做后盾是很难走上职业足球运动员之路的。我所在的城市,曾被誉为全国足球之乡,小学同桌与我的表弟都曾经是足球运动员。同桌是那种天赋极好的运动员,每天清晨4点就开始在巷子口练球,这个出身普通家庭的少年曾经梦想成为马拉多纳那样的球星。遗憾的是,在职业联赛最火的上世纪90年代,因为没钱疏通关系,他最终也没能进军甲A。现在是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退役之后也不再看球了。表弟虽然进入了俱乐部,但是教练一打电话,姨妈就知道又是上不了场了,不得不拿上礼物直奔教练家。
【一句话点评】
孩子们输一两场球并不可耻,但值得我们这些没给他们创造出良好条件的大人们好好反思;其实,我们差的难道仅仅是那15个球吗?每当看到那些背着大书包穿梭在培优班之间的孩子时,我都会想咱们与人家的差距不单单是足球运动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