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热点时评:抽象的诚信需要可操作制度逐步建设

热点时评:抽象的诚信需要可操作制度逐步建设

A+ A- 2011-11-08 17:22  |  华图网校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天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而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提出,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国务院会议秉承全会精神,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部署,反映党和政府对诚信问题的高度重视。

  建设诚信社会的意义早已不是新话题,诚信缺失的危害也已人所共知,随便列举最近的热闻,几乎都与诚信缺失有关,比如小悦悦事件、淘宝商城事件、生蚝污染事件,更不用说那些充斥媒体的论文抄袭、假冒食品、商业欺诈等新闻。可以说,全社会陷入了某种“诚信恐慌症”,食品好像都不安全了,就出现了“特供食品产地”;救死扶伤都担心被讹诈,于是常有撞死撞伤无人管的新闻;慈善机构集体被怀疑,各种“美美”层出不穷……人们对这些现象深恶痛绝,然而似乎暂时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这就是现代社会高度社会化必然遇到的困境:一方面,每个人都需要依赖别人才能生存下来;但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对他人失去信任。在传统农业社会或者计划工业体系中,人与人的关系相对简单,而现代社会要运行顺畅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契约、法律以及道德约束界定高度复杂的人与人关系。公允地说,我们面临的问题几乎所有国家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都曾遇到过,如果简单地用“道德崩溃”、“人心不古”来描述当前的诚信缺失问题显然不够科学

  然而,现代化并不会自动转型,我们需要直面并解决问题。面对诚信问题,人们往往容易走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诚信虽然是一种文化,但通过空谈并不能解决诚信问题,需要探索操作性强且能够融入经济社会的真实制度。换句话说,诚信虽然是看不见的文化,但诚信体系却可以用看得见的制度一步步建设。国务院此次会议提出的诸多措施都是可操作的制度措施,比如,要推进行业、部门和地方信用建设,要通过建立信用信息系统,依法依规有效采集、整合和应用个人、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要建设覆盖全国的征信系统,在实现行业内、地区内信用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信用信息在全国范围的互联互通,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对失信行为的监督和约束作用;要加强监管,完善信用服务市场体系等。

  事实上,国务院的部署早已有很多地方政府开始自发实施。三年前,广东省委在云浮市设置“广东省农村综合改革实验区”,指示云浮市进行农村信用体系改革,其中,郁南县的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明显的效果。郁南改革有三大创举:其一是全县范围的征信中心,征集企业和个人在全县各个政府部门、银行部门的信息,并对社会开放;其二是“信用村”,为了进行基层农村的信用建设,通过金融手段“看得见的手”指挥农民往诚信靠拢;其三,通过金融扶贫,确立有诚信就有人扶贫,有诚信就有贷款的理念,引导农民以诚信致富。这三大基本措施成熟以后,郁南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又正在往司法诚信、政务诚信方向发展,这几大措施恰好与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不谋而合,反映了广东省委在诚信社会建设上的“先行一步”。

  诚信社会建设任重而道远,听上去抽象的诚信需要可操作的制度逐步建设,而这主要有赖于政府的努力。广东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前瞻性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虽然有了郁南这样的诚信建设样本,但全省的信用体系建设仍然尚在起步中,我们应当鼓励地方政府继续深入摸索,为全国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出新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