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点:杭州“高价车贴”是一种次优选择
从2009年起,杭州市开始了大规模的公车改革。“杭州车改”在得到舆论肯定时,也遭遇一些质疑。“一个正局级公务员的车贴比普通百姓工资还高,怎么说得过去呢?”(《北京晨报》11月7日)
在全国公车改革的呼声中,其实像杭州这样大规模、高级别的“车改”并不多见。至今,杭州车改仍有不少赞誉之声,质疑的,无非是“按照级别发车贴”:普通公务员至局级公务员分为300元到2600元9个档次。
与行政级别挂钩的车贴,“是不是对享受公车特权的一种赎买?”“是不是给干部变相发放工资外的福利?”这些质疑,表面上看,振振有词不无道理。不过,在当前的体制环境下,破除专车待遇而只发2600元的车补,相对来说,已经大大减轻了政府办公费用的压力。如果不取消专车,一辆专车从购车、维修、保养、加油乃至专职司机的工资待遇加起来,恐怕两个“2600元”也打不住。车改之前,大把大把的钱花在暗处,公众无从知晓、毫无感觉,车改之后,“2600元”的车补才让人觉得很“奢侈”。
“2600元”的车贴确实比很多普通人的工资还高。可必须要明白,如果不发车贴,正局级干部在公车上消耗的公孥会更高。事实上,实施车改之后,杭州市政府的公车数量从1200辆缩减到400辆左右,总量减少了三分之二。有关部门对车改前后财务开支进行比较发现,两年节约公务交通费用总计3442万元。
而且,杭州车改后发放的车贴直接打入公务员的市民卡上,可用于向服务中心叫车后刷卡付费,还可用于公交车、打的、加油等交通支出,但不能取现,很难变现为个人福利。车补再多不用也只能储存在卡上,想必也不能退休时带走。所以说,所谓公车特权被赎买成了“私产”,其实是一种误读。另一方面,因为“2600元车贴”毕竟是发放在明处,从而就有了被监督的可能。相对于专车式“无形的暗补”,阳光下的“级别车贴”有其合理存在的空间。最起码在一段时间内是如此。
车改的最高“境界”当然是如国外发达国家那样规范运作,车补当然是应该按照公务活动的出行量来进行“补贴”而并非根据级别,但在目前,我国的公务车改还不可能做到一步到位。既然不能一次到位,在目前的行政环境下,我们就应该承认这样的车改是一种有价值、有限度的管理进步,“2600元的车贴”是一种次优选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