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点:浪费财政的借口没有合理的
长沙市海韵琴行有限公司举报湖南省财政厅、文化厅、湖南省省直机关事务局在一起政府采购中,招标过程有猫腻,设置投标产品价格的最低下限,内定山寨杂牌中标,原本1500万元可以完成的采购,最后却以3000万元高价成交。“不买对的,只买贵的”,如此采购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为此,他们将三个厅局单位同时告上了法庭。(11月13日《钱江晚报》)
针对质疑,湖南省文化厅规划财务处处长丁宇回应:一是法律法规没有禁止性的规定;二是贵一点的东西相对更有质量保证;三是预算执行需要,如果预算没执行完,财政就要收回,会影响第二年的预算编制。
坦率地说,这些根本经不起推敲。首先,在法治社会,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常识是:对私人,法无禁止即可为;而对公权力,法无赋权则不可为。也就是说,公权必须得到法律的明确授权才能作为。法律虽对设置投标产品价格下限的做法没有禁止,但也没有明确授权,如何可为?其次,好货不便宜,贵点有质量保证,看似有道理。但问题是,质量不在于价格多高,而在于产品本身的性能。一些大型生产厂家的名优产品被淘汰,一些村办小厂的杂牌产品反而受宠,如何说得过去?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职能部门的采购目的不为公共利益,居然是为把预算花出去。预算,只是一个指导方案,花小钱办大事也能体现财政的作用,非把多余的花出去岂不滑稽?
哪一条理由都那么荒谬,哪一条都不堪一击。但遗憾的是,竟不止一家搬出这么拙劣的理由。湖南财政厅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处处长黄卫称,“在产品质量本身参差不齐良莠不分的情况下,设立产品价格的最低下限,确实是为了保证采购产品的质量。这可能不合法,但却合情合理。”这个理由更是粗制滥造。一方面,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那为何不选质量好的,反而要绕个弯子选贵的?另一方面,公职部门做事必须有理有据、有法可依,如今却出现“不合法,却合情合理”的荒诞说法。
事实证明,任何对浪费财政予以开脱的借口都不会被人们接受,因为它们不合法这个最大前提,违背了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恰恰印证了那句大实话:没有强有力的制度约束,财政支出怎会疼惜公众所纳的税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