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事评点:买贵为花完预算 预算改革需加速

时事评点:买贵为花完预算 预算改革需加速

A+ A- 2011-11-14 13:22  |  重庆时报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湖南长沙一家企业总经理举报省财政厅等机关在政府采购中,招标过程有猫腻,原本1500万元可以完成的采购,最后却以3000万元高价成交。湖南省文化厅规划官员回应称,设价格下限是为确保采购的质量,并为“花完预算”。(11月12日《法制日报》)

  湖南财政厅一不小心道出了天价采购案背后的制度推手——“花完预算”,临近年终,如果预算不花完,财政就要收回,来年的预算也会因此缩减。所以,沸反盈天的舆论,敌不过部门利益,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成了一些政府部门的共同选择。

  从行政体系内部而言,存在着一种反向激励的预算管理机制。你今年花不掉钱,那就意味着下年没钱,有关部门每年年中都会发布加强预算执行的通知,催促各部门把钱快花出去。如果你精打细算想为纳税人省点银子,不仅无功,反可能“有罪”。

  从外部监督看。作为人大,对于政府预算往往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许多政府部门长期以来习惯于多报、虚报预算开支,但人大在审议时却难以进行修正,并且按规定,政府部门有权支出超收收入,无须向人大事先报批。作为公众,由于得不到详尽而准确的预算信息,难以行使自己的参与监督权利。

  3000万元的政府采购案,可能还只是冰山一角。据报道,由于铁定的大量超收收入加上预算内还没有花掉的大笔预算,今年最后两个月内,财政部门要花掉的财政资金要超过3.5万亿元。它对民生的投入形成严重的制肘,媒体报道,当3.5万亿元压在政府部门手中时,今年前三季度,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农林水事务和医疗卫生等几项支出的完成进度却不到40%。因此,针对政府部门“突击花钱”、“花光预算”等败家行为,不能再停留于行政命令的禁止,决策者当直面这些乱象背后的预算管理监督体制的不足,拿出更大魄力,推动预算改革的加速,遏制政府部门的花钱大跃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