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事评点:走出市政设施选址的“邻避情结”

时事评点:走出市政设施选址的“邻避情结”

A+ A- 2011-11-21 10:56  |  武汉晚报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那么多地方,垃圾场凭什么建在我们家旁边?”西二旗地处北京市五环外,由于靠近众多高科技企业,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住宅区,房价最高已达2.6万元/平方米。但最近,一个名为“西二旗餐厨垃圾相对集中资源化处理站”的项目正在其周边筹建,许多居民对此坚决反对。(11月20日《新世纪》)

  在发达国家,这种情况有一个专门的名称,翻译过来叫做“邻避”或“邻避情结”。意指居民希望保护自身生活领域,免受具有负面效应的公共或工业设施的干扰。

  今天“邻避”在西方国家已不多见,因为政府机关已经慢慢形成一套运作模式,民众也知道应该如何在游戏规则下表达自己的诉求。在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案》是邻避运动得以部分解决的主要保证,其中包括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程序。厂商若不做相关公开,则属于违法,该项建设就不能进行。

  此外,最终能补偿居民的,是建设方的“环保回馈”。例如设立公园、图书馆、运动中心、温水游泳池等,供附近民众免费(或打折)使用。此外,还有减免电费、减免土地相关税赋、给予奖学金等措施。

  然而在国内,大多数邻避设施在建设中,周边居民的权益通常没能被充分考虑,认为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于应该牺牲“小我”顾全“大我”。有的地区甚至故意隐瞒公共设施对周边居民可能造成的危害。

  伴随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如何应对“邻避情结”,是越来越待正视的问题。我认为首先宜充分吸纳民意,达到协商民主,做到科学决策;其次,要尊重所有人群的环境自主权和平等权;第三,对受到影响的民众,给予合理而充分的赔偿及身心补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