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事评点:银行为何羞于谈利润

时事评点:银行为何羞于谈利润

A+ A- 2011-12-06 08:01  |  重庆时报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数钱数到手抽筋,赚钱赚到不好意思。这不是白日梦,而是中国银行业的现实之一。近期民生银行行长洪崎的一番言论引起舆论四起,他表示: “大家有一点为富不仁的感觉,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

  姑且不论洪崎这番表态是否戏言,对比近些年因金融危机而奄奄一息的国外同行,中国银行业情况确实有令人“刮目相看”之处。但与此同时,中国银行业更不乏有“不能说的痛”:一方面资产规模迈入世界前列,另一方面却看空之声不断,其股票位居估值低地,连汇金托市也回天无力。

  当前中国银行业盈利突飞猛进,但其基本模式仍旧依赖廉价资本与规模驱动下的信贷扩张,这一模式的潜在风险不言而喻。目前大家谈论比较多的地方融资平台以及银信合作产品即为冰山一角。其次,监管往往要求银行拥有更高资本充足率等要求,这使得看似强大的中国银行业不得不对外谋求更多“新鲜血液”。届时资本市场仍旧成为银行业融资主要来源,反复进行“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游戏。

   由此可见,无论银行是否羞于谈利润,其行业增长前景本身注定不可长期持续。而细究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构成,其正义性也值得推敲,很可能源自又一个“垄断下的蛋”。在利率管制下,官方利率实质长期处于负利率的情况,使得当前实际堪称“利率双轨制”:接近信贷资源的往往是地方政府以及国有企业等体制内经济体,廉价资金必然导致投资过度;而民间大量经济体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得信贷资源,导致民间借贷滋生,高利贷屡禁不止。

  按照当前利率水平,全国储户少说每年要因储蓄存款贬值而缴纳2万亿到3万亿的隐形“通胀税”。如此看来,通过扭曲利率这一基本价格工具,银行业安享巨大息差,垄断性质更为隐秘,破坏性也更大,比起石化垄断企业有过之而无不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