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点:公务员聘任制应普及
广东将试行聘任制公务员制度,增强公务员管理的弹性。这是广东省政府在近日发布的《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来的。(12月5日《南方日报》)
2008年,国家公务员主管部门在深圳、上海浦东新区、温州市和证监会开展了公务员职位聘任制试点工作,从官方到学界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聘任制”把“铁饭碗”变成“瓷饭碗”,能从制度上解决“官本位”问题,干不好就得“扫地出门”。
但是,“瓷饭碗”也很有硬度,至少我从未耳闻过聘任制公务员被辞退的消息。机关病不会因聘任几个公务员就“销声匿迹”。还有报道说,聘任制公务员最高年薪40万,但某组织部(人事局)人士说:“最高年薪40万是误解,聘任公务员执行的是协议工资制度,并不存在上限,会根据应聘人员以往的工作背景和工作经验等最终来确定。”既然“协议工资不设上限”,1~5年的聘任合同虽是给政府打“短工”,但很可能“堤内损失堤外补”——或福利待遇丰厚,或伺机 “荣升”公务员。如此一来,一切还不照旧?
一些专家认为,聘任制将打破公务员体制“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弊端,激活公务员体制的活力。但我以为,指望聘任制公务员对委任制公务员施压,终究都只能是“一杯水”的游戏,他们被观赏多少次,也成就不了“一池水”的活力。
一是与庞大的公务员队伍比较起来,聘任制公务员在人数比例上“微不足道”。二是聘任制公务员在制度设计上与委任制公务员在身份地位、岗位履职、政治待遇、发展机会、管理制度上没有差别,如都使用行政编制,都可以竞争领导职务等。
去年2月,深圳开启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把公务员原来“大一统”管理模式划分成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很多人对此寄予厚望,欢呼聘任制公务员“只闻楼梯响,不见下楼人”的现实终于打破。但我以为,“聘任制公务员”的核心不是“聘任”一些公务员了事,更何况,“官本位”等问题,显然不是聘任不聘任的原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