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事评点:纽约街头的中国表情

时事评点:纽约街头的中国表情

A+ A- 2012-01-02 15:12  |  华图网校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最近几天,美国人或许会对他们曾经爱怨交加的中国和中国人,有了一点新的认识。

  1月17日起,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电子显示屏播出了30秒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袁隆平、黄永玉、杨利伟、马云、姚明、邓亚萍、郎朗等一一微笑着亮相。很多海外媒体注意到了这个异乎寻常且意味深长的情境。中国红在纽约最热闹的地方——时报广场的不间断闪烁,这在中美关系史上,是一个标志性事件。隔着太平洋,这两个巨人,正开始面对面地彼此打量、重新了解。

  而最重要的一位中国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随即也飞抵美国,在美国最为隆重的礼遇中,开始国事访问之旅。他在白宫南草坪欢迎仪式上,微笑着说:中美伙伴合作,应该基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共迎挑战和人民的广泛参与……

  这样的中国表情与中国表达,或许与美国人一向的中国观感相比,有些异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海外对中国的了解,是“文革”的“小红书”和“蓝蚂蚁”,是千篇一律的大熊猫和双面绣,是清朝男人留的长辫子和女人裹的小脚,是环境污染和廉价的“中国制造”……

  那也是中国,过去的中国,和中国的另一面。但,都不是全部的中国。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人和他们的故事,在很长时间、很大程度上被遮蔽、选择和误读。西方对中国的兴趣与偏见同样强烈。可惜,不假思索地粉饰与不由自主地妖魔化,都让中国故事始终无法真实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中国实力忽而孱弱忽而强悍,中国形象忽而在崛起,忽而又成了“威胁”……中国的面貌在海外于是变得模糊不清,遭到百般猜疑。

  因为模糊和不信任,失去了沟通与对话的良好语境,奥运圣火传递在一些西方国家遭到抵制,就让国人心痛且心惊。当时,我国驻英大使傅莹说过一句沉重的话:“了解中国,融入世界,不是凭着一颗诚心就可以的,挡在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这堵墙太厚重了!”

  东方和西方,中国和美国,本来就隔着千山万水,隔着几千年走出的不同文明路径,隔着判断有别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每一个“隔”,都是厚厚的一堵墙。这些“墙”,这些误读,不是朝夕之间说拆,就能拆掉的。墙再厚重,我们也不可能重新关闭面向世界的门窗。唯有沟通才能了解,唯有了解才能信任,唯有信任才能共赢。

  和平发展,是中国人不变的信念。要有国家形象片这样的润物无声,要有国事访问这样的郑重其事,要有奥运世博的轰轰烈烈,也要有民间每一个普通百姓的诚恳交往与自然呈现,更要踏踏实实改善民生、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进步,坚定不移的全面推进各种改革……

  与世界的全方位融入,才能消除误解,重建信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