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点:隔靴搔痒难治霸王条款
国家工商总局日前要求进一步遏制消费领域“霸王条款”现象,将在全国组织开展“整治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专项行动”。针对供水、供电、供暖、供气、通讯服务等消费者反映问题集中的行业,整治经营者利用合同格式条款免除自身责任、加重消费者的责任、排除消费者权利3类违法行为。(1月8日《新京报》)
在霸王条款横行于消费领域的情景下,权利屡遭沦陷的消费者很显然期待着监管部门履行职能进行整治。而很显然,霸王条款到了非得专项整治的程度,足以说明其积重难返。契约的断裂、权利的失衡,不但是对市场伦理和规则的损害,更是对广大消费民众的掠夺。
由工商总局此番专项整治行动的对象来看,似乎决心不小。因为供水、供电、供暖、供气、通讯服务等“霸王”终于被列入了整治的行列。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工商总局此番整治,终于把棍棒指向了那些真正的“霸王”,也就是“消费者反映问题集中”的行业。
为什么这些行业消费者反映问题集中,原因在于这些行业是民众公共生活的必选服务。餐饮、住宿这些消费领域,尽管也霸王条款丛生,但毕竟消费者不会天天下馆子、住宿,而水电气、通讯等服务,很显然是百姓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必选项目。工商总局此番剑指这些跟民生紧密相关的行业,也是消费者“霸王隐痛”的根源。
但是,有打虎之心,未必有打虎之力。应该看到,这些涉及到民生日常消费的领域,霸王条款的存在并不像其他消费领域,更多的时候是商业伦理的缺失和钻法律制度的空子。此番需要整治的对象,其霸王条款的存在,更多是因为垄断霸权的存在。水电气、通讯等民生日常服务行业存在垄断,不但是毋须争辩的事实,也是工商总局此番整治能否取得实际成效必须面临的强大压力。
而从工商总局此次专项整治行动的惩罚力度来看,显然底气不会太足。“视其情节轻重对不法商家给予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最高3万元的罚款”,这样的力度,对于这些行业真正的“霸王”而言,无异于挠痒痒,并不会伤筋动骨。而这样的整治,与隔靴搔痒何异?很显然霸王条款获得的收益,远远要多于被处罚的金额和代价。既然整治行动不能成为这些行业的痛感,那可想而知,霸王条款又怎么会消失?
隔靴搔痒治不了这些民生消费领域的“霸王”继续躺在霸王条款上掠夺消费者。而实际上,这也绝非工商总局之能力所能整肃的。工商总局此番能够将打虎的棍棒、除霸的拳头指向这些民生消费领域真正的“霸王”,已经为政府和社会指出了病根所在。而这,也是广大消费民众的真实隐痛所在。
诚然,作为消费者,当然希望工商总局此番能够“除霸”成功,但很显然,体制包庇下的垄断,最终恐怕还得从体制本身去求解。这些存在于民生消费领域的垄断行业,其利益背景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强大,隐藏在背后的垄断霸权不革除,霸王条款等具体表现形式自然也就难以控制。
由此可见,民生消费领域的霸王条款要撼动,恐怕并非想象的那么乐观,垄断霸权的祛除恐怕不是一次整治行动所能根治的。治标不治本,消费民众的权利依旧要被虚置甚至沦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除民生消费领域的霸王条款,就必须先祛除垄断霸权,这,恐怕也是最根本的治理路径,但也是艰难的制度选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