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事评点:电影票限价 能否接地气

时事评点:电影票限价 能否接地气

A+ A- 2012-01-11 16:06  |  北京晨报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在京表示,电影票价体系亟待改革,票价偏高的现象依然持续,工薪阶层看电影的期待与要求难以完全满足。(1月10日《人民日报》)

  看来,2011年度风光无限的一个“限”字,其余威着实不容小觑。这不,新的一年才刚开头,广电总局从满足工薪阶层的需求与愿望出发,又考虑起了实施电影票的“限价令”。

  电影票“限价令”的可喜之处自不待言,而如何来让这个“限”字更好更快地发挥作用,我以为还该反其道而行之,也即无妨多来说说它的可忧之处。稍作梳理,我很愿意提出一己之见,坦言“三点忧虑”——

  一忧“限价”的形式会不会多于实质。按照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使用的措辞来看,2012年将要出台的,其实不止是一个“最高限价”,还包括了“建议性指导票价标准”。如此一想,疑虑随之而生:既然现实生活中的“建议零售价”早成了鸡肋,难道电影票的“指导价”,就能独放“异彩”?

  二忧“限价”的参考会不会脱离地气。电影票的价格限到多少才属正常,最有发言权的,无疑是一个地方的市民百姓。但这些年来,“听证帝”、“听证奶”的层出不穷,以及“伪民意”、“伪调查”的时有所闻,确实越来越让普罗大众对某些“社会调查”和“民意数据”信心大失。那么,电影局说要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影片,分门别类地确定“限价标准”,实在可说是“谈何容易”啊。

  三忧“限价”的落实会不会遭抵制。有着大牌导演和大腕明星加盟的所谓“国产大片”,渐渐显示出了一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优越心理。去年围绕着一部《金陵十三钗》的“最低限价”之争,已然现出了端倪。那么,新的一年尝试实行“限价令”时,若再碰上以“发展民族电影产业”相挟的软钉子,这个票价真的还能不折不扣地“限”下去吗?



发表评论